返回

第五任县委书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6章 伟人有无爱情诗(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我父亲专门研究过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曾经问过他,他说没有。我上大学的时候,读过马克思写给燕妮的诗,觉得写得非常好。就想看看恩格斯给他的两位夫人写过诗没有,查了不少资料,还是没有查到。”海水集团董事长陈凉说。

    “那恩格斯为什么没有给两位夫人写诗呢”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问。

    “我又不是恩格斯,我哪知道”陈总说。

    “你可以分析一下啊。”高迎春说。

    “好吧,我跟你们分析一下,一家之言,对错由你们自己掂量。”陈总说。

    “从文化程度上看,马克思是正宗的科班出身,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恩格斯被父亲命令从中学辍学,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名中学肄业生。恩格斯虽然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但从所接受的系统教育看,马克思的情商要高于恩格斯。”陈总说。

    “从家庭背景上看,马克思的祖父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荷兰裔犹太女子,马克思父母生育了多名子女,但从只有马克思和三个女儿存活下来看,家境一般。充其量,马克思就是普通市民家庭的孩子。”陈总说。

    “但马克思故居那么漂亮,三层楼的房子,还有后花园,家境应该不错啊。”高迎春说。

    “我们看到的马克思故居3层楼的房子,事实上,不是马克思家的房子,而是马克思父亲租的房子,马克思一家只在这里住了一年半时间。”陈总说。

    “哦。”高迎春说。

    “而恩格斯家呢恩格斯的父亲是工厂主,就是民营企业家,也是资本家,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恩格斯的母亲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史。比马克思的家境殷实多了。按说,这样的家庭,恩格斯应该是很有情商和情感表达天赋的。”陈总说。

    “无奈,恩格斯没有接受系统教育,中学就辍学了。后来又被父亲逼着经商,缺乏风花雪月的氛围,希望恩格斯像马克思一样,写出真挚动人的爱情诗,就有些勉为其难了。”陈总说。

    “从与爱恋对象的空间距离上看,恩格斯来到曼彻斯特不久,就认识了玛丽。几个月后,他们就开始同居了。没有空间距离,没有分别,也就没有思念,没有思念,哪来的爱情诗篇”陈总说。

    “恩格斯一直是和玛丽姐妹生活在一起,姐姐玛丽去世后,恩格斯就自然而然地同玛丽的妹妹莉希同居,没有什么激情让恩格斯有写爱情诗的冲动。”陈总说。

    “马克思就不一样了,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里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燕妮求婚,经过玛丽同意,18岁的马克思就和22岁的燕妮约定了终身。按照我们古代中国人的说法,是私定终身。”陈总说。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读书,空间距离越来越远,正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由于不得不和燕妮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马克思备受思念的煎熬,备受感情的折磨,倍感苦恼。”陈总说。

    “在柏林,这种思念曾一度影响了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学习。他曾向他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静之中’。”陈总说。

    “为了排遣这种思念,为了表达这种思念。18岁的马克思就开始执笔跟燕妮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马克思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燕妮的思慕。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我曾经多次读过马克思的爱情诗,我感到马克思的内心,有一团火在燃烧。”陈总说。

    “还有什么原因呢”高迎春问。

    “再从女方的家庭环境和学识上来说,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出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是特里尔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燕妮的父亲是一个商人,后来成了普鲁士政府一名枢密顾问官,负责萨尔兹韦德和特里尔。而燕妮呢,不仅是‘特里尔的舞会皇后’,而且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陈总说。

    “因为燕妮跟马克思是私定终身,彼此思念对方是人之常情。燕妮懂得风花雪月,与马克思有强烈的的感情共鸣。马克思跟她写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