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 雨 欲 来 龙 台 寺 (1)(第1/1页)
嘉陵江自北向南逶迤而来,在顺庆府境内蜿蜒曲折,景色秀美。这段江水弯廻曲折,汊湾众多,湿地杂丛葳蕤,婀娜多姿,江中大小洲渚是野鸭、白鹤、灰雁等水禽的天堂。沿途滩多水急,碧波滚滚;峭壁流泉出松阴,嶙峋怪石悬山峦;翠微古木浮白云,曲岸山花似红颊;沿江有奇异山峰,处处是江水秀色。当年陆游路过顺庆府时,也被嘉陵江的美景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每忆嘉陵江上路,插花藉草醉清明”的诗句。
在江的东岸,一马平川,沿江一溜沙滩,岸边柳树成荫。江的西边,山崖耸立,呈北高向南渐低的地势,在离顺庆府城外二十里地时,北高的清泉山在江边突兀而断,迎江一面似刀截了一般,就象一条卧龙,高昂着头伏在江边。就在这高高的象龙头的山崖上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龙台寺。
江水在这里遇阻而回,在龙台寺的山根处拐弯形成了大大的回水弯,缓水处有一江中洲渚称为月亮坝将来水分为两股,滚滚而下。
龙台寺是蜀北方圆百里香火最为旺盛的寺庙。特别是逢十五和月末,拜佛烧香的人络绎不绝,整山都被烟火缭绕,终日不断,是川内最为盛名的佛教胜地。龙台寺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元时失火被毁,后于明万历十三年重建。
龙台寺从山脚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千级青石台阶,盘旋而上,八殿三堂一楼蜿蜒巍峨,甚是壮观。半山腰的寺门上,传说由明代书法小圣王献之写的“龙台寺”几个大字遒劲有力,增色不少。
顺治年间连年不断的天灾,民不聊生,川北带到处都是要饭的人群,顺庆府一带除了城中的乞丐多以外,就是这龙台寺山门下的乞讨人最多。虽然饿肚皮的人很多,但依然没有打断人们求神拜佛的愿望,到这里来烧香请愿的人特多,也就造成龙台寺周围人流涌动,所以乞丐也就多的现象。
还有一个原因,这龙台寺除了接纳求神拜佛的人外,每逢月半庙会的日子还会在寺外山脚下开设赈灾粥棚,五个大棚顺山脚一字排开,每个大棚两口大铁锅熬煮米粥,免费供给哪些乞讨之人,一到日子,前来求食的饥民络绎不绝。
负责赈灾粥棚事宜的是禅明大师。
他是龙台寺主持禅因大师最为器重的管事,在寺内掌管藏经楼和药王殿。龙台寺的八殿是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药王殿、伽蓝殿、地藏殿、财神殿、阎王殿。另有,罗汉堂、传法堂、诵经堂和藏经楼。
除了掌管药王殿和藏经楼外,禅明大师还应主持之请负责钱粮筹措和这散粥济贫之事。其他殿堂则由另禅福、禅会、禅了、禅净几位大师掌管。
禅明大师约四十多岁,身高体壮,面无胡须,浓眉大眼,相貌堂堂,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做事精明仔细。在寺内虽无多少笑面,但颇受僧人拥戴。
一大早,禅明带着随从就来到山脚下的码头等运粮船的到来。连续几月的施粥,已经将寺内的存粮吃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