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陷洛阳府城、福王朱常洵被斩杀,原南京兵书尚书吕维祺自杀身亡的奏报抵达京城的时候,朱由检怒火中天,早朝的时候大发脾气,内阁首辅范复粹、兵部尚书傅宗龙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当南阳府城被攻陷,唐王朱聿镆被流寇斩杀的奏报抵达京城之后,朱由检的怒气再也控制不住,于是,兵部尚书傅宗龙承担指挥失误的责任,被免去兵部尚书职务,投入到大牢之中,内阁首辅范复粹则递上了辞呈,称病在家。
朝中诸多大人都知道,内阁首辅范复粹以及兵部尚书傅宗龙不过是替罪羊,中原局势大乱、洛阳府城、南阳府城被攻陷,福王朱常洵和唐王朱聿镆被流寇斩杀,原南京兵书尚书吕维祺自杀身亡,真正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是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但皇上信任杨嗣昌,且正在暴怒之中,不会有人提及此事。
兵部的诸多事宜,暂由兵部左侍郎陈行甲负责,兵部右侍郎宋学朱协助。
又过了两天时间,一个噩耗再次传到朝廷,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内心负疚,无法自拔,自尽身亡。
杨嗣昌写下的信函,火速送到了京城,送到了朱由检的手中。
紫禁城,偏殿,朱由检手中拿着杨嗣昌的信函,脸色铁青,两眼无神。
站在身边的秉笔太监王承恩,低着头,也没有开口说话。
中原局势大乱,洛阳府城和南阳府城被攻陷,大明王朝的两位王爷被流寇斩杀,其中福王朱常洵是朱由检的叔叔,朱由检一直都很尊重朱常洵,平常也予以了诸多的关照,紧接着,朱由检最为信任的内阁大臣杨嗣昌负疚自尽身亡。
连续遭受这么多的打击,朱由检一时间难以承受。
杨嗣昌临死之前写下的信函,更是让朱由检百味杂陈。
“承恩,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文弱临死之前写给朕的信函,你也看看吧。”
朱由检将手中的信函递给了身边的王承恩,一脸的疲惫。
王承恩小心的接过了信函,仔细看起来。
看着看着,王承恩额头上面冒出了豆大的汗滴,又不好当着皇上的面擦去,只能任由汗滴从脸上滚落,最终滴落在衣袖上面。
“承恩,想到什么说就是了,朕还能够承受,满朝的文武,也只有你在朕的明前说实话。”
王承恩咬咬牙,身体微微颤抖的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杨大人的话语,有失偏颇,就说这流寇造反,皇上一直体恤造反的流寇,认为他们本就是我大明的子民,无奈之下成为流寇,皇上对他们心存怜悯,不忍害了他们性命,只要他们诚心的归顺,就网开一面,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回家去生活,可那些冥顽不化的流寇,以为这是朝廷的软弱,臣以为皇上已经做到仁至义尽,是流寇反复无常。。。”
朱由检疲惫的挥挥手。
“承恩,朕让你说实话,那些解释就不用说了,朕觉得文弱的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朕需要反思,中原局势如此的恶化,朕派遣了多人前去剿灭流寇,最终都是不了了之,朕是信任文弱的,也知晓文弱的能力,中原局势到了如今的地步,满朝文武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文弱觉得愧对朕的信任,选择了自尽,以表明忠心,可满朝文武大臣是怎么想的,他们根本无所谓,还在不断的推卸责任。。。”
眼看着朱由检的情绪再次变得激动,王承恩明智的闭嘴了,他知道,杨嗣昌的这份信函很大胆,说到了大明朝廷之中存在的很多弊端,也详尽的分析了流寇猖獗的原因,而且在信函的最后,杨嗣昌还举荐了三边总督洪承畴,建议皇上和朝廷调遣洪承畴进入中原,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且皇上和朝廷要赐予洪承畴最大的权力。
应该说,杨嗣昌在信函之中说了很多大胆的话语,但整体还是为皇上和朝廷考虑的。
这一点,皇上肯定想到了,联想到朝中文武大臣漠不关心的态度,才会如此愤怒。
朝中的党争,以及文武大臣都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不考虑朝廷大计,这是杨嗣昌痛斥的,也是杨嗣昌自尽之前振聋发聩的呐喊。
当然,杨嗣昌在信函之中也提到了蓟辽督师吴宗睿以及登莱新军,杨嗣昌一改过往完全拥护皇上和朝廷决定的态度,劝说皇上要善待吴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