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移民全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2章 大国崛起(三十二)(第1/1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需要说明的是,20世纪60年代,法属多哥兰d立为“多哥g和国”时,其实是非常想跟西边的,“英属多哥兰”重新合为一体的。

    只是单从地理结构来看,大家也应该能感觉到,英国人不会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最终通过公投,英属多哥兰还是加入了后世的加纳。

    至于东面的“达荷美”,则不太喜欢这个旧名,而是选择了,被尼日利亚舍弃的“贝宁”做为国名。

    作为奴隶海岸最早建立的土著政权,古贝宁王国这笔地缘z治遗产,被浪费也的确可惜,何况整个“奴隶海岸”,还被称之为“贝宁湾”。

    另一个促使“达荷美”放弃旧名的原因,是这个名称的原意实在是有些不堪。

    这个17世纪建立的土著王国,全名为“达恩?荷美?胡埃贝格”,意思是“建在达恩肚子上的国家”。

    这是一个一看就感觉有故事的名字。

    简单点说,就是两个在此相争的土著酋长国。

    一方的国王对后起之秀说,你扩张的太过份了,我要再容忍下去,你就要在我肚皮上盖房子了。

    然后……对方就真的这样做了,在攻杀、埋葬对方国王的地点盖房,并且自豪的取了一个这样怪异的名字。

    虽然从阶级史观来看,我们应该着重描绘一下非洲这些土著政权,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但很不幸的是,他们当中真正成为主角,甚至掌握自己命运的毕竟是少数。

    以欧洲殖民者的扩张路径,作为主线会更有助于大家了解,这些非洲国家,在后世地缘z治格局中的定位。

    实际上,欧洲人对非洲的地缘z治影响,并不只出现在后来的殖民地瓜分,以及由此造就的现代国家格局。

    回溯到地理大发现时代会发现,就这些土著政权的崛起来说,其实也跟外来者的影响密不可分。

    比如,以三大黄金帝国为代表的西非北部政权,正是由于能够在跨撒哈拉贸易中获益,才能够在西非诸土著政权中率先完成进阶。

    贝宁、达荷美、奥约等奴隶海岸沿线土著政权的崛起,也同样受益于欧洲贸易者的到来。

    从整个西非的角度来看,奴隶贸易无异对西非原有的地缘结构,造成了重大伤害。

    只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研究上述土著政权的崛起,我们会悲哀的发现,在地缘z治层面,这些王国都是奴隶贸易的受益者。

    简单点说,奴隶贸易成为了,奴隶海岸沿线最大的经济增长点,谁能够最大程度从中受益,谁就有了兼并其它部族的实力。

    然而任何贸易都不可能永远兴盛。

    从19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机器和化石能源的应用及工业革命开启,奴隶贸易及使用也开始走向了没落。

    纯粹从技术角度分析的话,由此而引发的所谓“废奴运动”。

    与其说是西方文明良知的发现,不如说是人类找到了,效率更高的“化石资源”作为人力的替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述土著王国先后丧失d立地位,成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这些国家或直接被吞并,或成为保护国,与奴隶贸易的衰弱不无关联。

    一方面奴隶贸易的衰弱,直接削弱了,奴隶海岸沿线土著政权的经济实力,以及与西方殖民者的议价能力。

    另一方面,当欧洲人不再需要这些土著政权,帮他们在非洲,充当奴隶资源供给者时,它们存在的价值,就被大大削弱了。

    在一个系统中,一个微小的变化,有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连锁反应,这种混沌现象,就是后世经常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