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移民全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9章 大国崛起(二十九)(第1/1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对于从罗马时代,就已习惯用香料改良食谱的欧洲人来说,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东部的军事成功,是一个重大打击。

    悲剧的是,气候寒冷的欧洲并不适合生产“香料”。

    甚至连生姜这种国人最常见的“香料”,都长期依赖进口,由印渡制成干姜粉出口至欧洲。

    在这种情况下,在“几内亚”海岸的发现,能够带来多大商机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葡萄牙人在这段西临大西洋的雨林带,在几内亚——利比里亚中所发现的“几内亚胡椒”。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胡椒(胡椒科),而是属于姜科的“非洲豆蔻”。

    用一个大众熟悉的物种之名(加上一个前缀),为一个外观或味道相似外来物种命名,也是一种,有利于打开市场的商业惯例。

    比如我们熟悉的“胡椒”、“胡萝卜”,还有我们今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的土豆,都是这种情况。

    然而在当时,除了植物学家以外。

    估计没有谁会关心长相类似胡椒,又有香辛味的“几内亚胡椒”,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胡椒。

    事实上,这一误会应该也不是源自于葡萄牙人。

    因为在葡萄牙作出这一发现之前,摩尔人已经透过跨撒哈拉贸易,将这一产品输往欧洲,并作为胡椒的替代品了。

    只不过,它最初是被称之为“非洲胡椒”罢了。

    这一误区在地缘z治上的一个映射就是,从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的这段“胡椒”主产区,被命名为“胡椒海岸”。

    同时,由于所有迷人气味的“非洲豆蔻”外观有些像谷物。

    它也被欧洲人称之为“来自天堂的谷物”也叫天堂谷,所以“胡椒澳”又有“谷物海岸”之称。

    后世继承“谷物海岸”\/“胡椒海岸”,这笔地缘遗产的国家是利比里亚。

    至于海岸线略短的塞拉利昂,之所以没有和利比里亚合成一个国家,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那就是殖民分割。

    简单点说,塞拉利昂后来成为了英国殖民地,而利比里亚则成为了米国殖民地,几内亚则为法国殖民地。

    当法国人凭借地缘位置优势,成为西北非\/西非\/中非殖民势力主导者之后,在非洲西海岸谋得一两个据点。

    是类似英\/米这样的海洋国家,打通航线、维护海洋利益所必须追求的。

    除了相似的环境,以及地缘z治源头以外,塞拉利昂与利比里亚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曾经成为英、法废奴主义者的试验地。

    基于位置的原因,西非一直美洲h奴的主要输出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各种方式,在北美获得自由的h人数量也越来越多。

    关注这些自由h人命运的,并不仅仅只有,认定奴隶制已经过时的z治势力。

    自由h人的大量存在,不仅会对,仍身为奴隶身份的h人造成心理影响,亦会抢夺白人的工作机会及z治权力。

    因此即使是支持奴隶制的势力,也不反对找块土地把这些自由h人送出去。

    18世纪末,英国的废奴主义者,在后世的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昂”建立移民区,并开始陆续迁入自由h人,弗里昂的意思即为“自由城”。

    19世纪初,d立后的米国,也开始在利比利亚执行类似的计划,利比里亚的意思即为“自由之国”。

    这一试验,甚至直接导致了,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两个国家的诞生。

    比如所谓的“利比里亚”,就是米国通过向当地土著购买土地,建立“自由黑人”居住地,而最终扩张形成的。

    抛开这件事的价值观光环,纯粹从地缘z治角度来审视这一做法。

    大家也可以认为,米国这样做,客观上是为了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