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移民全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3章 我们的航路(四十九)(第1/1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荷兰人面临的另一个坏消息是:在舰队驶往澎h避风的过程中,恶劣的气象,还是对他们造成了一定损失。

    一艘荷兰舰船,被风吹向距鹿耳门水道之北,约20公里的海岸处搁浅,并被明郑守军俘获。

    这一意外,不仅导致郑c功第一时间获知,荷兰舰队将前往澎h避风的情况,更暴露了荷兰援军的实力。

    荷兰援军的数量,让明郑方面松了一口气。

    700多名士兵加上十艘船,并不能改变实力的天平。

    更何况因为台风的关系,这支生力军失去了奇袭的机会。

    其实荷兰人同样意识到了自身的实力有所欠缺。

    以至于在开战之时,将原本不在战斗序列的十余艘小船投入到一线。

    以期用火攻和接舷战的方式,消灭对手的战船,同时大船在后面炮火支援。

    悲剧的是,前面我也说过,这种乱中取胜的战法,对付讲究船坚炮利的英国舰队。

    也算的上是一种扬长避短战术,但国人看起来却更善长此技。

    因此在开战之后,荷兰人的海上肉搏战术,并没有起到明显效果。

    1661年9月16日,大员海战正式打响。

    此战荷兰舰队的战术目的有二:一是消灭停泊于大员水道东南侧的数十艘明郑战船,其中大船十余艘。

    二是与热兰遮城守军配合,消灭城下的明郑军队,数量约为1500人。

    只是基于我们前面的解读,荷兰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仅仅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荷兰人就付出了了两船主力战舰、3艘小船,以及100多名士兵阵亡的代价。

    尽管国人的伤亡可能更大些,但这种损失对荷兰人来说,显然是完全无法承受的。

    不过,荷兰人在单舰火力以及城堡防御上的优势,使得明郑方面亦很难快速结束战争。

    此后,除了小规模的偷袭活动,双方再没有发生大规模海战。

    饱受粮草问题始终困扰的郑成功大军,仍然不得不分兵于大员各种屯垦及征集粮草,并应对由此引发的反抗活动,主要是原住民。

    至于同样无力扭转战局的荷兰人,期望就只能落在新的援军身上了。

    如果巴达维亚当局,决定倾力救援大员的话,他们应该会在紧急启航的援军出征之后,再派出第二舰队驰援的。

    然而东印渡公司高层实际并没有这么做,在17世纪中叶,荷兰人在南洋的霸权,还远远达不到稳定的程度。

    荷兰东印渡公司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迫使亚齐、巨港、柔佛、望加锡等地区的马来苏丹国臣服。

    以地缘位置来说,大员岛在只能算是东亚贸易的一个节点,而马六甲一线,则是太平洋与印渡洋贸易的枢纽。

    与其赌上全部军力去和强大的国人,争夺经济价值已经萎缩的大员岛。

    倒不如把军力,放在维护从香料群岛,至马六甲海峡的势力范围上。

    在第二批增援舰队遥遥无期的状态下,荷属大员可能的外援,就只有在天朝d南沿海,与明郑缠斗的清廷了。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在感知到危险即将到来之时,焦虑的荷t当局,似乎应该主动去联络清廷。

    然而,荷兰人实际并没有在战前做这种努力。

    之所以会无视这一战略盟友,很大程度源自于西方人,对于“黄祸”的恐惧。

    与其说西方人眼中的“黄祸”,包含整个亚洲民族。

    倒不如说这一被匈奴人、蒙古人以及奥斯曼帝国强化的概念,源自于亚洲草原。

    当然,如果从地缘属性角度细分的话,建奴并不属于游牧体系,而应该归属于渔猎民族。

    不过无论是对于欧州人,还是天朝的农民来说,这种划分都没有任何意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