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正文卷第五百三十章:东南亚在阶级史观中,将“荷兰共和国”推向地缘政治舞台的那场革命,被称之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同时也被定位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抛开阶级分析法不说,将这一历史事件定义为资本和商人阶层的胜利,是没有问题的。
荷兰人这一更纯粹、更“现代化”的属性,不仅体现在开创以“有限公司”形式主导海外殖民事业的模式,亦体现在香料贸易的争夺上。前面我们在提前介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情况时,就曾经解读过,将殖民中心放在爪哇岛的荷兰人,更注重从商品的源头处控制整个贸易。为此,他们不惜在香料群岛进行屠杀以及毁树的行为。如果说前一项做法,是比较通行的逼迫土著居民就范的做法,那么后一种将自己控制区以外的货源断绝的做法,真可以说的上是一种“商业创新”了。
荷兰人是在17世纪初,开始进入南洋并在爪哇岛建立殖民中心的。此后势力增长迅速的荷兰人,又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城。不过正如之前已经分析过的那样,荷兰人并没有特别重视马六甲的经营。更注重从源头控制货源的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在这个枢纽之地,拥有一个港口罢了。同时葡萄牙人之前的教训,也使得荷兰人明白想要彻底控制马六甲海峡,会遇到多么大的反弹。相比之下,蚕食爪哇岛上那些没那么多海外利益和关系的苏丹国,反而要容易些。
“葡属马六甲”变身为“荷属马六甲”,意味着葡萄牙退出南洋地缘政治舞台的中心。在荷兰人的步步紧逼下,葡萄牙人在这一地区所能保留的唯一据点,就此只剩下最东端的半个帝汶岛了。西方基督教世界在南洋开拓迎来的荷兰时代。不过没有变化的是,代表马六甲苏丹国政治遗产的“柔佛苏丹国”,以及更倾向于以圣战形式立威的“亚齐苏丹国”,仍然是马六甲海峡最为重要的两大力量。
事实上,在夺取马六甲城这件事上,荷兰人已经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简单点说,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在柔佛军队的帮助下,攻下马六甲城的。而柔佛苏丹得到的,则是在荷兰人的支持下,继续充当马来亚诸苏丹国的盟主。唯一公开对此表示不满的,是同样具有马六甲苏丹血统的“霹雳苏丹国”。只不过在两个地区竞争者,一个从伊斯兰世界的最强者“奥斯曼帝国”借力,一个与西方基督教世界代言人的“荷兰”合作的情况下,霹雳苏丹国很难再找到一个合适的结盟对象。
如果南海之北的中央之国,此时还有郑和时代的雄心,无疑将成为马六甲诸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悲剧的是,几乎与荷兰人夺取马六甲、重塑南洋地缘政治格局同时,曾经创造过远洋奇迹的大明王朝正式宣告灭亡。此后统治中央之国的清王朝,对海洋的唯一兴趣,是如何让海峡对岸的郑氏台湾臣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马上得天下的满洲人,不仅没有进一步把视野扩张向“蓝海”,反而是保守的选择了海禁。
不管清王朝当时的做法,是否更有利于结束海峡对峙的状态,中央之国没有在王朝更迭的强盛期,如元、明两代那样尝试强势介入南洋地缘政治,却是不争的事实。从战略上看,这意味着自认已经解除北方威胁的清朝统治者,完全没有意识到海的那一边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直到200年后,大英帝国的炮艇驶入珠江口之后,古老的中国才真正明白,原来威胁并不仅仅来自长城以北。
当然,不重视海洋的锅完全让清王朝来背,也是有失偏颇的。根本上看,这还是华夏文明深处的大陆属性所造成的。这一属性在重压之下,并非没有可能改变,毕竟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央之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陆国家。之前的重陆轻海,是因为一家独大于东方的地缘环境造成的。只是船大难调头,这一调整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幸运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能够看到调整好的结果了。
回到马六甲海峡的博弈问题上来。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尽管在赶走葡萄牙人这个问题上,荷兰人与柔佛苏丹选择了互利合作,却并不代表荷兰人不需要从别的角度入手,加强自己在马六甲及至整个南洋的实力。对于在海外开拓殖民地的荷兰人来说,它始终面临一个和葡萄牙人一样的困境,那就是人口问题。葡萄牙人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倾向于让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