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洪荒之穿越诸天万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九章、盐(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盐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在中国的古代,国家收入“半出盐赋”,盐课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盐业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都有密切关系。

    山东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享有渔盐之利。西周之后,一直是中国较为重要的产盐地区。到了明朝时期,山东运司盐场是北方著名的大产盐区之一。

    这里制盐行业由户部掌管。当时全国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盐使司下设有分司,分司下设若干盐场。

    《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七洪武二年十一月己丑条记载:“设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岁办大引盐一十四万二千五引有奇。”

    每大引400斤,也就是说山东的盐产量在6000万斤左右,即使到明朝末年,山东19个盐场引盐数额仍然保持这个产量左右,没有多大变化。

    雷家军拿下山东,盐这个金窝窝,雷卫东当然不会放过,因为都在海边,雷卫东命令水军在接受各地常船厂的同时,把各地的盐场也占领,同时进行改造等待自己视察。

    “这就是盐场了!”看着眼前到处都是炊烟袅袅,雷卫东不由的皱起了眉毛,这明显还是用原始的煎盐方法来制盐,那升起的炊烟就是明显就是灶民在煎盐。

    “怎么回事,我不是说所有盐场全部采用晒盐之法吗!怎么还在用这么原始的制盐方法”雷卫东的脸色沉了下来。

    “大帅让你回答为什么!”杨锐连忙叫盐场的负责人和雷卫东一个连长连忙过来答话。

    “大帅!”盐场的负责人小心的说道,“现在盐场生产的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成本也极低,一斤盐也就二三文钱成本,不需要进行改进!”

    “我问你为什么不采用晒盐之法,不是问你盐的价格,我在公文里可是专门强调的!”听到解释雷卫东的脸更阴沉了。

    “大……大帅你听我解释!”看到传说中的大帅生气了,负责人说话都有点结结巴巴了,“我们盐场的灶丁完全够用,如果采用晒盐之法必然会浪费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人一旦闲下来难免会……!”

    “这就是你的解释!”听到负责人的解释,雷卫东笑了。

    盐丁、灶丁在明朝都是盐场的专配,其中盐丁是守场的护卫,而灶丁就是煎盐的工人了。

    盐丁还好,只要不在籍还可以离开,而灶丁就惨了,因为明朝施行“编籍”,灶丁作为在编户籍人口被称为“灶籍”与匠籍、军籍性质相同。

    凡是被编为籍者,其身份即成为世袭,不得更改。

    和匠籍、军籍通过努力还可能逆袭不同,灶籍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因此和倡妓、戏子、奴隶等同被视为践民。数百年间,灶户可谓是受尽官吏和盐商的盘剥。

    在负责人眼里他们就是使用的工具,不用白不用,死了也无所谓,抓他的亲人就是了!

    “大帅,他们过的好惨呀!”董小宛看着路边那草棚下面与炉边煎盐的男男女女,又听了旁人的介绍什么是灶户,同情之心立马上来了。

    “是呀!”雷卫东点点头,“适逢乱世,必须做出改变,不过他们倒是优秀的兵员”

    看着远处一个女子扛着两个不下两百斤的盐包,直接将其从炉前扛到车上,那轻构模样就像是扔下一包棉花似的,雷卫东不由的点点头。

    “小婉,你对盐有什么看法!”

    “看法!”董小宛耸耸肩,“以前之听说扬州盐商富可敌国,当时还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看了资料才知道,仅仅山东的盐场一年就产盐6000万斤,卖给盐商一斤才五文多!

    而市场上一斤上等的精盐要300文一斤,普通的也要几十文,这利润真的不能说了,而这只是官盐,私盐产量据说是这个好几倍!”

    “是呀,盐的利润太高了!不过这些现在都是我们的了!”雷卫东回过头,看着跪着的盐场负责人以及驻军干部,另外还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小头目。

    “你们是不是都觉得盐场不需要晒盐之法,现在的就很好!”

    “是的大帅,我们经过商议,觉得现在很好,不需要改变!”一群小头目看了盐场负责人一眼,齐声道。

    “你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