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闲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零五章、天官(第1/1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送走王锡爵等几个人,吏部尚书张瀚独自坐在值房里,愣愣地瞧着屋顶出神。

    张瀚已经六十多岁了。

    他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曾担任过右副都御史、大理寺卿、刑部右侍郎、兵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南京工部尚书。

    也算是朝中老臣了。

    侧身官场数十年,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也没什么过失。万历元年的他,已经六十有四,熬到了南京工部尚书的位子上。

    在一般人看来,在留都任职的部院大臣,大多数待上几年就该致仕回家颐养天年了。

    张瀚自己也这么认为。

    谁知时来运转。

    就在万历元年的那一年,原吏部尚书杨博致仕回家,朝廷下诏召他代任此职。

    这一任命宣布之日,举朝皆惊。

    因为,当时朝廷推举天官吏部尚书,首推左都御史葛守礼,之后是工部尚书朱衡。

    再然后才是张瀚,而且是勉勉强强的。

    无论是讲资历,还是讲能力,吏部尚书这么重要的职位,都轮不到他。他的资历和能力,相较于葛守礼和朱衡两位老臣,还是差了一大截。

    然而接替杨博的,正是资质平平的张瀚。

    朝中大臣个个都心知肚明,这是首辅张居正看中了张瀚。

    葛守礼和朱衡虽然正直无私,对朝廷有功,可张居正讨厌葛守礼鲁莽,更不喜欢骄傲迂执的朱衡。

    关键是,张居正认为,吏部尚书掌握着天下文武官员的诠选任用,事权重大,如果选一位能臣担任此职,就不便驾驭。

    内阁与吏部之间,难免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如此一来,便会发生不愉快。

    汲取前朝的教训和自己的经验,张居正认为吏部尚书的人选,应该是人品高于才能。这个人不能太有主见,可又必须是守口如瓶的谦谦君子。

    按照这个标准,张居正排除了左都御史葛守礼,工部尚书朱衡更不用考虑。

    “这两个固执的老家伙,不做天官时都敢在我面前叫嚣,不听我使唤呢,若让他们其中一位当了天官,那还了得”张居正按图索骥选中了张瀚。

    张瀚接到任命,感觉自己走了大运,老树居然也能发芽开花,担任六部尚书之首

    但张瀚清楚,这一切都是因为张居正力排众议的结果,也清楚张居正青睐他的真正原因。

    但,无论怎么说,对张居正还是打心眼儿里感激。所以,上任五年来,张瀚对张居正言听计从。

    这也正是张居正希望的。

    可作为官场老臣,张瀚除了感激张居正外,也看出了张居正整饬吏治、改革创新的决心和魄力,以及张居正重用循吏、轻视清流的用人之道。

    张瀚虽不曲意逢迎,可也竭力推行张居正的主张。

    没什么大建树,并不代表他傻。

    因此,天下官职,每有一个空缺,张瀚都会请示张居正应该由谁来接任。

    有时候张居正相中的人选,他认为不合适,也烂在心里,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这样,名义上张瀚是天官,实际上一应人事大权都被张居正牢牢抓在手中。

    幸好张瀚不是一个控制欲强的人。

    即便如此,日子久了,他也会觉得不舒服,这种被张居正架空的滋味儿很不好受,有时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但无论是在人前还是在人后,张瀚都没有说过一句怨言,总是提醒自己不要以“天官”自居,充其量只不过一僚属,为张居正服务而已:“若没有张居正,便没有我今天。”

    正是抱着这样的思想,所以张瀚哪怕是在很小的事情上,也绝不会自作主张而忤逆张居正。

    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坐稳了五年的天官。

    &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