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肃亲王豪格和护军统领鳌拜、大臣索尼等人把多尔衮救起来之后,多尔衮已经没了知觉,这些人也不敢恋战了,带着半死不活的多尔衮拨马就跑。
因为他们看出来了,明军是撤退,而不溃退,一字这差,本质区别。很明显这是明军的策略,可是多尔衮愣是没看出来,认明军经不起他们的炮火而溃败,他带兵冲锋,却正好上当,明军撤退,大炮摆出来了。
如果多尔衮知道上当及时收兵,停止追击也不至于此,然而……
明军炮火猛烈。清军主将带头冲锋能鼓舞士气,反之主将带头逃跑,军心必散。这些鞑子这几仗被林毅打怕了,本来就如惊弓之鸟,因此一看多尔衮被炸,豪格和鳌拜带头逃命,军心大散,几千名鞑子全都撒丫子了,一个比一个跑得快,跑得慢的就成了炮灰,这叫竞命。
林毅这时让撤下来的兵将又发起了反冲锋,十几万大军漫山遍野,如狂涛骇浪,以锐不挡之势,一个冲锋就把鞑子杀得无影无踪,地上到处都是尸体。
鞑子的四千炮营几乎被全歼,三百门红衣大炮全部成了明军的战利品。
明军的铁骑包括蒙古铁骑几万人马一口气把鞑子追出四十余里,才收住兵马。
至此,皇姑屯战役以明军的完胜而宣告结束。共歼灭清军七万余人,满达海、岳乐两个贝子贝勒阵亡,吴三桂、孔有德、佟养甲三个大汉奸毙命,多尔衮重伤,这一战使得清军元气大伤。
从山海关会战,到皇姑屯战役,明军连战皆捷,战无不胜,共消灭了清军十几万,从皇太极到多尔衮,大清积蓄了这么多年的力量,被林毅这两场大战给打得灰飞烟灭,从这以后,清军再无主动进攻之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阶段。
明军将士从上到下,个个扬眉吐气。救治伤员、清扫战场、掩埋尸体、打理战利品等,处理战后事宜带着欢歌笑语。
三天之后,林毅率领十三万明军把战线继续向前推进。
再往前就是宁远城。
宁远城就是后世的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的老城区,明末这里是军事重镇,也是大明关外防御鞑子的主要战场之一,努尔哈赤、皇太极、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吴三桂、洪承畴等等,很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都与宁远有过不解之缘。
其中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裁在了宁远,因为他带兵攻城时挨了一炮,回去后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几百年的人文积淀,使得这座小城名声大噪,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和平年代,这座古城仍然保存完好,被列为大明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位列中国十佳古城,旅游胜地。
但是从洪承畴兵败被俘,投降大清之后,这里便成为大清的天下。
现在林毅统率十三万明军,阵兵在宁远城下,他要一举夺回本属大明的城池。
离城十里地,明军安营下寨,林毅带着宋献策和刘肇基绕城查看地势,哲哲和小颖、高桂英左右相随,张华等卫队营几十骑火枪手随行护驾。
林毅之所以带上永平总兵刘肇基,是因为两年前刘肇基亲自参加了宁锦大战,虽然那一仗最后失败了,但是刘肇基作为当事人之一,对宁锦一带的地形地貌城防等情况比较了解,他现在想了解宁远城的情况,这无疑是最好的向导。
果然,这一路上刘肇基不住地讲解着宁远的情况以及当年宁锦大战的情况,林毅这是第一次到关外来,对宁远城还只是个概念,至多停留在穿越之前的书本知识和影视小说等印象之中,现在面对这座千年古城,林毅觉得她有种神秘感,脑海里仿佛能想像出当年明军几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辉煌景像,也可以想像出两年前宁锦之战兵败将降的憋屈情形。
从刘肇基口中得知,宁远城基本上是一座正方形城池,这座城不大,只四五十平方公里,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但是别看城小,城门也不多,但每座城门都吊桥、千斤闸门和内门等三道城门,另外每座城门两旁边都修有辅城和瓮城,城门、辅城和瓮城处都设有炮台,而且城高三丈有余,城墙又厚又宽,上面能跑马,城外的护城河又宽又深,气势恢弘的鼓楼、高耸的箭楼,高高的炮台,黑洞洞的炮口,上面可见无数的清军严阵以待。
宁远城背靠丘陵,面临大海,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