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去的路上,林毅利用休息的时间,把这本来之不易的《军器图说》这本书拿出来翻看。
这是一本坊刻书,在明代出书跟后世不一样,主要有官刻,坊刻和家刻三种。这本书排版也很整齐,散发着古色古香,成书时间是在30年代,里面有很多古体字。
这应该是毕老的保存本,上面还有他的篆字印戳,浏览里边还可以看到毕老亲笔的圈点之处,有些地方他用手笔还加上注释,可能是出版以后有些细微的地方需要更加完善。
另外这本书的可贵之处是图文并茂,这是对古体字和文言文是最好的注说。林毅穿越过来几年了,穿越之前,他有一些明清时期文化知识,加上这几年环境的熏陶,虽然是净打仗了,但是对文化人也有不少接触,比如说跟卢象升在一起的一段时间,卢总督还赠给了他几本书,因此林毅对这种图文并茂的书,领会起来很是流畅自然。
从安徽的歙县到荆州就是走水路也需要十多天,这几天林毅把这本书翻开了两遍。书中记载了多种军器,重点是两种火器,一个就是自生遂发枪,另一种是梨花枪,并附有这两种火器的制造方法、使用方法及威力等。
自生遂发枪取代了火绳枪,刮风下雨都没有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枪能够为射击赢得时间。火绳枪火绳的燃烧需要时间,而这种枪只需要扣动扳机,能够自然打火,引燃火药,显然提高了效率,到了战场上,持枪者只需瞄准,然后放枪即可,根本不需要再去点燃火绳,从而就提高了士兵的射击精准度,也就是提高了战斗力。
从火绳到遂发就这一步,中国用了好几百年,也就是说,从明代末期都有了这种技术,但是真正推广使用要到清末及民国的时候。
这期间主要还是用大刀和长矛来战斗,火枪以及红衣大炮至多是个辅助或者点缀。
林毅想想这些,觉得这些古人既聪明又愚昧,要说聪明能够聪明到世界巅峰状态,但是要说愚昧,也能够愚昧到令人可笑的地步。
有新技术,不去推广和应用,反而被欧洲列强领了先,难怪落后要挨打了。再看看太平天国、义和团,以及列强进犯中国是的战争场面,放着武器不用,甚至是蔑视西洋火器,只是一味的标榜自己勇敢和武功,甚至是仗着人多势众,更有甚者是大搞封建迷信,结果两军遭遇,血肉之躯,在火器面前真的是不堪一击。
现在的崇祯朝廷不就是如此吗这么好的先进技术发明,30年代就有了,崇祯皇帝却视而不见,说他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一点也没冤枉他。
回到荆州之后,这一个往返就是20多天,祖克勇得报后带着众将出城接出多远,在迎接的队伍中,还有几朵鲜花,这便是全副武装的哲哲带着两个贴身丫鬟等几个女营兵,个个英姿飒爽,特别是哲哲打扮的花枝招展不亚于月宫仙子下凡一般,祖克勇还命人鸣放了九响的红衣大炮,城门口还摆满了鲜花,以示隆重。
整个荆州城净水泼街,黄土垫道那架势跟迎接天子差不多,林毅在荆州城驻兵的时间可不算短,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而且对城中的老百姓能帮则帮,特别是对那些穷苦百姓,还开粥厂进行正赈济,赏饭赏衣,深得民心,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因此一听说今天要迎接他们林大人回城,纷纷涌上街头,万人空巷,都想一睹林大人的风采。
面对老百姓的热情,林毅不停的招手示意,有的地方走不动,他就下马牵着步行。
回到他的太师府,或者叫总兵府衙门,祖克勇、郝摇旗纷纷回报这期间各营的情况,林毅很是满意。
这将近一个月期间,朝廷果然又给他拨来了20万两白银和10万担粮草,并催促他加紧出兵剿贼,这些银子和粮食王健都已经全部上账入库。
20万两白银用于改造火枪,完全够了。
林毅传令,各营继续加紧练兵,然后命张华在荆州城招募能工巧匠主要是铁匠,利用这个时机,林毅命人照着这本书的样子,又复制了几本书,这是必须的备份,如果就一本,万一损坏了,再到安徽去,见了毕家兄弟不好张嘴,而且那就费大事了。
只要愿意出钱出粮,这么大的荆州城,找这样的人很容易,很快就招募了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