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这句话既出,在场的都是一愣,尤其是“同志”二字大家尤为不解,因为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这个词儿。
“林大哥,史大人不是南京的兵部尚书吗”又是小颖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
林毅只有笑道:“同志非同知,志同道合者为同志。”
小颖一听赶紧命人取过笔墨纸砚,把这句话当做名言警句记录下来。
林毅心中笑她也不加阻拦,愿意就让她记,但是如果这样的也要记的话,时间长了估计真得汗牛充栋。
为什么说史可法是位好同志,林毅接下来给他们解释,让宋献策等人不必担心。
史可法也算是大明朝叱咤风云的一个人物了,从某个方面说他甚至能够与家喻户晓的洪承畴相提并论。
有一句对联写得好: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未能报国反成仇。就高度概括了这两个人物叱咤风云却迥乎不同的一生。
崇祯时代二人同为大明朝的要员,洪承畴就不用说了,史可法是个很孝顺的人,他的孝行闻名乡里,曾经拜东林党的大佬左光斗为师,考中进士以后,曾任过西安的推官,后来又到户部为官,从户部主事一直做到户部员外郎,郎中。后来又升为检都御史,代朝廷巡抚安徽、河南、江西及湖广等地,曾经督师在河南湖北和安徽围剿流贼,著名的大军阀左良玉,刘良佐都在他手下当过差,这一点与洪承畴何其之像,简直是如出一辙。
但是后来,两个人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洪承畴投降大清成了可耻的大汉奸,成了满清军队马踏中原奴役汉人的急先锋。
而史可法在崇祯皇上上吊之后,拥立逃亡南京的小福王朱由崧登基坐殿,捍卫弘光政权,弘光朝廷灭亡之后,他仍然坚持抗清,直到被俘拒绝投降身死,因此史书上把他作为抗清的民族英雄。
但是史公作为民族英雄有一定的争议。
一是他是东林党人,在大明朝尤其是明末,东林党人和宦官集团都算得上是大明的敌人,或者叫罪人。因为这两个集团势力都大到能够对抗朝廷、发动党争,把持朝纲,掣肘皇上,争权夺势,勾心斗角,是为内忧之一,内忧之二就是遍地的流贼,内忧之三就是小冰河时期的天灾,外患就是关外的满清和蒙古鞑子,三大内忧加上两大外患最终使大明朝走向灭亡,因此从这方面说东林党是加速了大明朝的灭亡一个因素。
二是因为史可法在拥立南明第一帝时,水平表现的超低,受东林党人和红丸案的影响,起初他不赞成拥立朱由崧,而是舍近求远打算拥立什么桂王、潞王等等,后来朱由崧登基之后,他又被马士英玩弄于股掌之间,很快排除在朝堂之外,到扬州为高杰等军阀擦屁股去了。
由于这两方面的影响,史公留给人的形象大打折扣。
不过这些对林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最终还是忠于大明的,在这风云激荡的乱世,一个人有过不逮的记录也在所难免,人都有他的思想局限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只要他的大方向是好的,优点占主导地位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而且林毅对现在的东林党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在太监已经收敛了,就连大明朝最刺头的那些军阀,包括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高杰之流现在都乖乖的听他这位监国大人的调遣了,哪差他这一个对大明还有着耿耿忠心的东林党呢
因此林毅觉得此公可用,史心可法!
说服了文武众将之后,林毅又开始到宁看他们的训练了。
今天晚上三更天就要大规模攻打海城了。但是这是男营兵将的事,女营将士白天的训练照旧进行。
今天女营训练的内容主要是骑马射箭和马上搏杀,执教的总教习当然是来自蒙古翁牛特部的巾帼英雄哲哲……
江阴县。也就是后世的江苏省江阴市。此地因坐落在大江之阴而得名,因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扼守大江的咽喉要道,因此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崇祯时期在这里曾设有炮台十几座,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倭寇的侵扰。
这一天江阴的知县带着县丞等几个幕僚,来迎接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
小小的县城迎来了如此的朝堂大员,知县大人和县丞等几个小官受宠若惊,他们做梦也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