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攻约梁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2节驯僧(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此前,赵公廉辞职引发了沧北民众大逃离,尤其是不务农的城镇人口彻底逃了个干净。

    他和军师朱武等预料到这一点,又预先策划好了,就势玩了个沧北军失望下也跟着民众“自发”大叛逃。剩下的近两万将士都是沧北军中骁勇善战的勇士,打仗个个是好手,而且感恩并忠义追随赵公廉,保证了沧北安全需要的最基本军事力量和统治班底,但也造成了沧北除了战争之外的人手什么都缺。

    缺正经厨子。

    这些日子的军中伙食是会玩刀枪却不会做饭的勇猛军汉胡乱凑合着做,你可以想像有美食好材料也做成了猪食。

    沧北缺医生。

    不,不是缺,是连二把刀的赤脚医生都根本没有。

    民间的大夫之前就全撤走了,不是去了海外就是在赵庄。沧北军特设的兵种——军医也撤干净了。别说还留在沧北务农,等着秋收后就极可能全部卷家当撤离干净的乡下不多的百姓有病没医生看,就是军中将士受伤或生病也无军医看。

    好在这段时间并不长,期间预料的没发生战争,也没人恰巧生大不了的急病,有沧赵历年广泛推广的基本医疗常识在,百姓和将士们有个小病小伤的,自己就能对付过去。

    城中和边关缺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干女人活计的。

    沧北缺制造修理军械等的工匠,缺秋收庄稼的大量农夫,也缺......

    这下僧犯来了,好了。这些可按人类最低欲望标准使用的最划算人手正好填补了沧北的人手缺口。朝廷真是思虑细致,对赵公廉“照顾周到”,沧北缺什么,朝廷就补什么。赵公廉想什么,朝廷就给什么。

    童刚特意挑出来的人才和尼姑全部带回城中。

    也不和这些擅长争辩也自有一套神佛思想的人刻意进行思想整训教育,不浪费那口水和时间,只是严厉强调这里是边关,他们已全是边军一员或边军特配人手,受战时军法严格管治,再详细宣讲和解释了沧北特有的军法条例让这些人明白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然后,年老体衰的医术僧和全部尼姑留在清州城为军民服务,其他的配往各处军中服役。

    剩下的只会念经没实务特长的几千僧人,甭管高僧低僧都安置在废弃的荒村,由河间府来的军队监管着负责军屯。

    所有僧犯没事可先休养几天,吃饱喝足睡好,恢复一路受押送军和沿途官府虐待造成的极度体弱虚亏与疲惫,也是让这些在朝廷眼中已经失去做人资格属于死活勿论的妖孽重犯惊喜体味到太难得的沧北军对他们的人性善待。

    休整后,全部僧人都要象正经军人一样参加每天的早起晨练,接受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强调纪律性与奉献。

    不用嘴说,用行动强行教育,让僧人不得不接受从此不再是悠然佛门神徒的新身份,无形中形成军人自觉性。

    想改变这些僧人的思想,那太难了。

    几乎不可能。

    好的基础是,佛门本就是极讲清规戒律和奉献的,僧人本就服从性纪律性很高。

    以边关残酷生存形式与军法压制其因怨恨或消极产生的对抗意识,让僧犯在行动中习惯军中规则相对也容易。整训见效很快。识趣的绝大多数僧人很快就适应了新生活,在生存的现实面前低头,转而投入其中。

    这也与沧北军在这个时代在大宋独有的尊重知识高度重视各种实用人才的无形机制与团体意识有极大关系。

    这里不歧视僧犯。

    没人在乎你过去怎样,也没人嘲笑你是过神仙日子的得意僧人如今终于倒霉了。

    只要你是人才,有特长,踏实肯干,做出成绩,就会得到将士们的认可甚至尊重,也会得到实际上的高待遇甚至提拔重用。

    你虽为犯僧,却是厨艺高超的厨子,能把猪食军饭做得美味可口,那么你就照样可以象以前一样自豪吹牛逼。

    你是武僧,有一身本领,愿意教别人共同提升,巡边守关勤奋认真,奋勇杀敌,遇险不退不抛弃战友,那么你就是军中义气好汉,是将士们愿意同生共死肝胆相照的兄弟。你也能充分展示你的武力,痛快杀敌除害建功立业,体现真正的慈悲救世真情怀,扬名立万,出人头地,风光荣耀,没辜负一身苦练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