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袍加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八十六章 还要怎么用(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其实范质对于能不能找到天涯一点也不关心,如果能找到最好,但如果找不到的话……也没什么好遗憾的,范质最关键的目的就是要将赵匡义送走,因为接下来将会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攻坚战,作为攻方的大周必定损失巨大。

    范质当然不希望大周有这样的损失,但柴荣圣旨以下,所谓君无戏言,柴荣是绝不会质疑自己的决策。而赵匡义则是好几次质疑这个决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赵匡义还会无数次的提议取消进攻。

    赵匡义当然知道这样做不好,但他还是会忍不住继续提议,继续与柴荣对着干。这样的情况对于赵匡义来说非常危险,无论柴荣是胜是负,赵匡义都难逃一死。

    如果柴荣胜了,赵匡义就是质疑陛下圣裁,说严重一点便是意图谋反,这样的罪名就算是赵匡胤也保不住他。但如果柴荣败了呢那就证明赵匡义是对的。皇帝错了,臣子对了……这个臣子也绝对活不了,就算柴荣不弄死他,自然会有很多官员想尽一切办法弄死他,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忍受陛下错,而臣子对这件事情,包括柴荣他自己。

    从附近的几个州征兵数十万就是为了攻打寿州,而且根据范质和赵匡义的计算,柴荣绝对不可能强行攻破寿州,到时候他会吃一个大大的败仗,到时候柴荣绝对是脸色最难看的一个人,这种时候聪明的臣子应该能跑多远跑多远,以免受陛下天威波及。

    范质暂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先将赵匡义支走,因为赵匡义的性格不大适合作官,他注是那种义正辞严以为自己对就会据理力争的人,不管对方是柴荣还是谁,赵匡义都会这样做。

    相比之下,范质都认为自己有的时候太过圆滑,根本没有赵匡义的这股气节。但气节是一回事,好歹要先保住性命才行,否则谁会在意一个死人的气节范质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希望赵匡义保住性命,所以故意将他支开。

    范质早就看出赵匡义超出常人的才能,但他又不能向柴荣保举一个才只有16、7岁的孩子,这样做非但不会得到柴荣的信任,反而会让李谷和李重进非常不满。

    范质一直都很圆滑,所以他知道自己不能做这件事情。只有那种什么都不怕的人才能做,但在场只有一个什么都不怕的人,那就是赵匡胤。但赵匡胤又是赵匡义的亲哥哥,他就算把自己的弟弟吹到天上去,柴荣也会保持怀疑。

    毕竟赵匡义现在没有什么战功,别人说什么柴荣都不会信。当然柴荣对赵匡义的武功还是很了解的,所以保举他当一个先锋没有问题,问题是先锋官只冲锋陷阵,而范质看出赵匡义是大将之才。

    既然不能阻止柴荣,那就只有把赵匡义支开,因为他的性格太刚强,而这一次柴荣的决策……太独断,这两人如果还在一起的话,一定会发生冲突,到时候赵匡义的结果虽然不至于死,但他在朝里也混不下去了。

    范质不想损失这个人才,虽然现在是关键时刻,也只有请他离开。这也只是缓兵之计,只有让这件事情彻底冷却下来之后,柴荣才会意识到自己错了,最后相信赵匡义的策略。

    不过范质还是认为柴荣有可能成功,如果柴荣成功的话那么接下来就是一马平川,到时候再把赵匡义叫回来当一个先锋官,发挥他武功的长处赚一些战功也就是了。

    赵匡胤一直没有发言,其实赵匡胤比谁都明白,如果赵匡义继续与柴荣怼下去的话,他当然会出面。但此时赵匡胤不愿意出这个面,他倒是希望柴荣和赵匡义互怼。

    柴荣不敢杀赵匡义,虽然只是小将但赵匡义好歹是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匡胤现在拥有如此大的势力,柴荣多少要给他一点面子。更何况赵匡义并没有犯什么错,只是在战术上有所质疑,这属于是商议,不算欺君之罪。

    赵匡胤有想过结果,无非就是撤了赵匡义的职,弟弟本身是不会有任何危险的。而且弟弟说的对,寿州并不适合强取,应该采用围城策略。

    赵匡胤明知这样,但故意不出头,原因很简单,他希望柴荣犯错,而且要犯一个让天下不满,让百姓不满的大错。这不正好是一个机会吗数十万壮丁攻打寿州城,到时候死伤不计其数,而且未必能强取。

    柴荣犯了这个错必定引来诸多不满,到时候朝中文武要暗中骂他,天下百姓要明着骂他,柴荣一定会对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