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静了下来,多数人都睡了。哥舒瑜亲自带路,引着卫燎和傅希如出去。
安排护卫他们的这六百人并不是禁军,而是哥舒瑜自己的亲兵,不这样他无法放心。禁军虽好,也开过刃见过血了,然而到底不够沉稳,到时候倘使遇险未必能反映得过来,还是他自己带的这些亲兵更好。
深秋的星月夜,四野空旷无声,一见到卫燎这些亲兵就猜得到有大事发生,虽然仍旧一言不发,从马蹄踢踏的声音里就听得出来吃惊,好像一阵窃窃私语。
卫燎翻身上马,傅希如就在他身边。哥舒瑜的脸埋在阴影里,抱拳拱手:“陛下此去珍重,臣必定不辱使命。”
卫燎沉重的一点头,催马前行。
路上也并无一人说话。护卫亲兵里有些聪明人,听哥舒瑜的话音,“务必护送陛下安全抵达明月关,来者不问是谁,无须通报格杀勿论”,就猜大概是京里出了事,兴许是要回銮,却不好让全军上下都知道。
这也正常,陛下么,日理万机,各处的事都要他拿主意,虽然亲征一事还没有个结果,然而要是真的出了大事,难免要两下奔波。更有甚者把事情猜到了太子身上,只是不敢说出来自己的猜想,更不敢相信。
太子是国本,要是出事非比寻常,何况眼下的真相不是他们能够知道的,要是说出来就是杀头的罪过。
正因如此,这些护卫之中除了向导偶尔开口指明方向之外,没有一个敢说什么的。
夜间急行军该怎么做他们都已经很清楚了,此时此刻虽然马蹄子上没有裹布,但也都衔枚打马,提这一颗心往前赶路。
几百里路途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疾行一夜也就差不多能看到城门,真正令卫燎始终不能放心的,是他们扎营在草原上,没有官道,没有馆驿,一路无人接应,路况不明……
要不是他的性命太过贵重,也就不必冒这个险了。
京里的事其实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就傅希如言简意赅讲的那些和卫燎几处消息来源互相佐证知道的,至少现在还是稳稳当当的,单看路上粮草出事能如此迅速的解决也可以印证,朝内运行无阻。
这多少能让他放松一点。
夜来赶路甚至连话也不能说,卫燎裹着秋季带毛的厚斗篷,在迎面而来的凛凛寒风中也只好胡思乱想,余光每每瞥到身边的傅希如就被打乱思路,转到了傅希如身上。
想到这个眼前人倒没有什么沉重之处,卫燎在意的仍然是方才在哥舒瑜面前自己那一握。哥舒瑜虽然不算反应敏捷,但胜在忠厚,并不是一点也不吃惊,然而很快也就收敛了。
当众做出点亲密举止这种事卫燎没有少做,何况他和傅希如二人哪怕是站在一处也难免招来更多明里暗里的窥视眼神。他一向都视这些注视如无物,现在却反复回想当时场景,试图从细节里发现什么端倪。
按理说来以二人众所周知的关系,不过握一握手根本算不得什么,可当时傅希如一动不动,一点回避的意思也没有,坦坦荡荡的给哥舒瑜看,反而叫卫燎觉得十分奇妙。
他生平所愿里并非没有什么正大光明,公之于众,只是不能够而已。也正因此,倘若有机会,他是不惮于被人知道自己和傅希如的关系的。名正言顺已经不能够了,难道连为人所知也不许吗?
正因此,他能固执的要求傅希如和他一起去殿试,甚至一起去小传胪,一方面固然是他不把这些事真当成国家大事,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种种手段和方式来证明他的心意。
当他已经绝无可能和机会同意当初傅希如的提议,将这个人册封为王,与自己同入同出的时候,反而前所未有的产生这种渴望。
他一生从没有真正成婚过,最大的遗憾居然也是没能有什么洞房花烛的机会,更没有与某个人结成世间最紧密的关系。
兴许是与傅希如相遇的太早,他从少年时就既没有想过将来娶王妃的事情,又觉得这个人落在自己的手心里是跑不掉的。及至登基,王妃自然变成皇后,空置这许多年,连带着握在手心里的人也一步步和他分开,遥远到再也不能如同往昔一样亲近了。
这一年多来发生的事情其实一点也不少,公主回京,云横求娶宗女,百官铨选,春闱,哪一件都是值得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