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秃秃山体和滩涂地。程天浩生前最喜欢月季,不但他自家,就是在他工作过的乡政府办公室以前也摆有不少月季。也不知是谁的提议,自从新堤坝建成之后,全乡的村民都有秩序有条理地围着水库在各山脚下光秃的地方栽起了月季,各品种都有。月季生长环境要求低,花期又长,一年四季都开花,折枝扦插成活率也高,加上六九水库的气候环境适宜,慢慢的整个水库四周就成了月季林,花香四溢,尤其是春季,簇拥开放的各色月季争奇斗艳,相当壮观,成了隆宫一大美景。
“这里倒真是不错,蛮有特色哦。”站在堤面的青石板上,看着水库四周的成片月季林,崔东旭一扫刚才的萧杀心情。
“你这来的还不是时候,花不是很多,要是春上来,那才叫一个漂亮,漫山漫野的月季花,成群成群的蝴蝶飞舞,哎哟,真叫一个漂亮。”邱尚志道。
“这库前库后,真是冰火两重天呐。”崔东旭转身看了看身后方的桑园很有感触地道。
“无可奈何啊,”邱尚志跟着叹道,“记得小时候我们这里的养蚕业是多么发达啊,家家户户种桑养蚕,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越来越萧条了。”
“是啊,看到这种状况,我这个专门搞农学研究的都感觉失去了方向。”崔东旭啧啧地道。
“崔教授啊,”邱尚志突然有些动容地道,“我们县的五年规划中,隆宫的蚕桑业也是一大发展对象,管他是不是县领导们唱得漂亮,既然有这么个提法总得有些对应的措施,借着这个机会,你们学院能不能和我们县合作个项目,促推全乡的蚕茧业再创辉煌啊。”
“这个也不是我们这些搞学术研究的能做得到的,”崔东旭摇头笑道,“要是提供什么病虫防害技术和植桑方面的建议我们都好说,至于那些什么发展项目啊还是靠你们政府牵头,领导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提升老百姓福祉上,老百姓自然会一呼百应。蚕农们有重创蚕桑品牌的干劲,到时不用你们请,我们也会过来锦上添花,帮扶农户提供相关技术。”
“崔教授这话也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还得主要靠主政者。”邱尚志苦笑了笑。
“别老是教授教授的叫,多生分,咱们一个年代的,就叫我名字好了,”崔东旭心里有些怪罪公公的滑头,自己的副教授职称还没评下来,他便向谁介绍自己就说是什么教授教授的,害得自己臊得慌,“邱兄,现在全乡的蚕桑生产效益怎么样?”
“别提了,惨不忍睹哦,”邱尚志忧虑地道,“1995年,全乡养蚕农户6900多户,可说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蚕,桑园面积900多公顷,发种量在40000多张,蚕茧产量1600多吨,蚕茧收入3600多万元。到了2000年,全乡养蚕农户不到2000户,主力军还都是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头老太太,桑园面积虽然没变,但很多桑园都抛荒无人打理,实际可用桑园面积不到300公顷,发种量不到10000张,蚕茧产量400余吨,蚕茧收入不到1000万。这几年来就更不行了,下滑得更利害。”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跟随祖辈那样劳作了,都喜欢往大都市跑生活,全中国都一样,没办法,”崔东旭指了指满眼的月季,饶有趣味地道,“指不定往后你们乡的支柱产业就是旅游业了。”
“拿到我们农村来说,旅游这行业啊那都是旁门左道的发展路子,最终依靠的还得是田地,农民离开了田地就是无根的浮萍,就像现在城里人喜欢玩虚拟经济而不注重实业一样,到时都有捅破肥皂泡的一天,”邱尚志蹲下身子,捞起卡在鹅卵石缝中进不得出不得的一条小鲹鱼,随手抛回水库,“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慕名来我们这看月季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我们邱家有名的秀才曾写过一篇散文《听瀑闻花香》,发表在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杂志上,知道我们这地的人越来越多了。”
“是么,你们邱家还有这么利害的文化名人。”崔东旭好奇地道。
“说起他,你应该也是认识的。”邱尚志笑道。
“我也认识?在庆源上班的么?”
“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个,”邱尚志开玩笑道,“不记得啦,是你公公呀。”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邱兄这话说的莫名其妙,”崔东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