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祈祷者的对话(二)(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说到帝国的文化,人们似乎总能将一大堆大而无当的雕塑、巨型建筑、纪录片、交响乐和歌剧等等与之联系到一起。大就是美,多就是好的直线思维和古典主义风格美学结合在一起,孕育出的就是帝国的官样文化。喜欢的人会觉得很大气,不喜欢的人觉得死板、僵硬、缺少灵气。不过众所周知的是,在密探无孔不入的帝国,地下倒是惊人的发达。一部分小本子的内容连一贯放荡的阿尔比昂水手看了都心惊肉跳,惊呼“口味太重”、“帝国那些家伙到底有多闷骚”。

    诸多作品当中,题材最多,最受欢迎的当然就是腐女们的最爱了。话说帝国此类文化可以一直追溯到亚尔夫海姆刚刚建立之初,倒也算是原汁原味的帝国文化。有一段时间曾经因为创作内容涉及大不敬之罪,一度被禁。但随着战争结束,帝国正式建国,相关管制又开始松懈起来。

    当然,这种松懈是仅针对三等及四等公民的。一等和二等公民依然被严令禁止触碰此类读物,违者一律送去矫正机构接受“科学治疗”。

    帝国的差别待遇其实很好理解。说穿了,这既是用于控制民意的手段之一,也是控制人口的措施之一。

    自古以来,人口问题就是当政者所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人口多了担心资源不够,人口少了担心劳动力和兵源不足,还有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一堆问题。具体到帝国身上,人口问题又被进一步放大及复杂化。作为一个以少数民族为统治集团的大国,帝国很注意人口平衡,如果一等和二等公民所占比例持续下降,必然引发国家政局、社会动荡;如果四等公民人口低于某个标准,就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生产水平下降,消费市场萎缩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从国家安定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控制人口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通常来说,控制人口的措施无非是鼓励生育。想要人口多时就用政策刺激和宣传多生养的好处,想要降低出生人口时,就宣传晚婚晚育,少生少养的好处;在战争年代还有一些极端的做法,比如大屠杀、集中营,还有战争时期对占领区女性施暴,将她们当成生育工厂等等恶劣的做法。

    帝国的问题在于其虽然以种族出身划分阶层,但从未公开承认存在种族主义,有时候官方还会出手遏制过分发展的种族主义倾向。如今直截了当的告诉大家,一等、二等公民要多生多育,最好每个家庭都生养出一支足球队,而三等、四等公民要少生少育,只要不是丁克家庭就可以——这等于是在抽打自己的脸面。至于大屠杀之类的更是想都不要想,除非是脑子有坑,不然就是日子过得太舒服,否则根本不会朝这些个坑里跳。

    既不能太露骨,又不能太粗暴,那就只能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展开渗透,将政策导向一点点灌输给民众。成人类书籍的扩散正是其中的一环,通过扩散相关创作产生生理和心理层面的需求,而且还可通过控制源头流通来具体操作具体输出的倾向。比方说需要增加人口时,就增加青年男女热恋之类的作品,需要减少人口时,就增加腐女向的作品。具体效果还有待检视,但在缺少符合平民阶层胃口的大众文学的帝国,确实广受底层民众欢迎,并且培养出了一大票忠实的粉丝,其中也包括了各路反抗组织的成员。

    毕竟帝国那些歌剧和电影对他们没有任何吸引力,写作和阅读一直是抵抗者们派遣无聊的惯用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某些东西,然后觉醒什么奇怪的爱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对!这一点也不正常好吧?!”

    不管是接触这种东西也好,觉醒奇怪的爱好也好,不管哪一点都很不正常。

    “这个狗屎国家是没书可读了吗?怎么尽出这些下流玩意儿?!”

    “正经的书?你是想读《生存斗争中的战争与和平》还是《新世纪神话》?”

    “好吧,当我什么都没说。”

    《生存斗争中的战争与和平》和《新世纪神话》的作者都是具有右翼倾向的一等公民,其内容也就可想而知了。

    用罗兰的话来讲,那两本书是“形而上学与生物学的诡异综合体”,文中充斥着种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斗争论、战争狂热。其序言便直白的写着“生命想要活着便必须战斗。在这个视永久斗争为生存法则的世界上,不想战斗的种族就没有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