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对电磁及光学迷彩并不陌生,防卫军在这方面投入甚多,战舰、mds上都有搭载,独角兽上也搭载类似的东西。
不管是投影式、保护色式光学迷彩,还是电磁信号匿踪设计和吸收电磁波材料——传统上被称为“隐形”的那些技术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看不见”,而是会“大幅缩短被发现的距离”、“减少对方预警时间”的技术手段。一旦拉近距离,用肉眼仔细观察,增强电子信号辨析能力就能分辨出来。
猎杀型使用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形”,即最新型的光线折射式光学迷彩和等离子隐身技术,通过折射周围的光线隐去身形,利用等离子发生器将自身化为电磁波的黑洞,即便猎杀型尽在咫尺,传统侦测手段也无法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再加上原本就是轻量级型号,配合磁浮机构,既不会发出足音,也不会再地面上留下脚印。除了高速移动时产生的强风,几乎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其存在。
可如果就连在耳边呼啸的狂风都是陷阱的一部分呢?
基于对老同事的了解,“他”很清楚,即便有万全的隐形手段,要想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接近目标,然后施展一击毙命的战术依然难度很大。
对方可是在黑暗中挥动短刀,在晚餐中下毒的杀手刺客,将恶意和暴力当成呼吸的杀戮机器。无声无息的潜行是他们的老本行,即便安装了同样精于此道者的脑,眼下这些猎杀型依旧还是尚未度过磨合期的婴儿,在彻底适应新身体之前,深植在脑子里的技能和经验还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以对方丰富的经验,一旦交手,一定会看破这一点,再加以利用进行反击。
既然如此,反过来利用这一点设下陷阱便是。
对方难以察觉的不光是猎杀型的位置,对猎杀型的数量也是一无所知。
以此为前提,将猎杀型分为两组,一组持续高速移动牵制目标,另一组慢慢进入潜伏阵地,最后同时展开集火攻击,如何?
结论是可行性极高,是数个作战方案中实现概率数值最高的。
于是,隐去身形的猎杀者们开始行动了。
由五台近战装备型不断在目标周围高速移动展开牵制,把猎物一点点驱赶向预设的猎杀地,三台狙击炮搭载型和四台近战装备型已经进入狙杀阵位,一个简单却有效的陷阱已经完成,并一点点接近触发。
相信用不了多久,战斗就会结束,而“他”很快会被分配新的任务,奔赴下一个战场吧。
化为电子信号的叹息还未在冰冷躯壳里消散开,视野的一隅极速扭曲了起来,一个粗犷的声音沿着数据链传入与下级共享信息的情报处理终端里。
“为了收拾一个老头一个小孩还这么大费周章,真是辛苦你们了,石头渣渣们。”
满是胡渣的疤脸在光学镜头前狞笑着,迟了一瞬后,“他”才理解了其中的意味。
——被发现了。
电子信号产生的瞬间,已经体验过一次的死亡再次压迫过来。
冲击——精神和物理上的双重冲击同时沿着战术数据链灌入脑髓,巨大的拳头和无边的黑暗成了三号机最后抓捕到的画面,随即一阵盲音杂讯传来,紧接着彻底沉寂,界面中代表三号机的绿色标识被红色的“lost”覆盖。
爆炸的闪光和轰鸣姗姗来迟,黑色烟柱冉冉升起——那是三号机内置的液氧被诱爆产生的爆炸。
无法理解突发状况,也无从判断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