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0.国家燃烧(七)(第2/2页)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自花月15日开始,防卫军和查理曼陆军隔着战线相互对峙,双方宣而不战,对这种微妙吊诡的状态,各国国内都有很有意思又都很贴切的称呼。“静坐战争”是亚尔夫海姆媒体的用语;查理曼那边为了搭配一个又一个“胜利转进”,称之为“奇怪战争”;公国的说法是“无聊战争”;阿尔比昂比较毒舌,直呼为“虚假战争”;大家私底下的共识是“西线无战事”。

    要不是防卫军的炮兵每天如钟表般精确的为战壕另一端的查理曼同行送去跨越国界的问候,大家真的会以为两边不是在打战,而是度假野营。要知道防卫军那边时不时会有文艺歌舞表演下基层,有些发挥光荣优良传统的防卫军战士开始在堑壕后方搭起菜园子和乒乓球台了,看着这票走到哪菜园子和养殖基地就搞到到哪的货,将军们也是一脸无奈。毕竟这都成本能反应了,连国内电视台第7频道都是军事.农业频道,当初也有那么一阵国防部挂牌在农业部下面不是,保家卫国耕战部嘛,优良传统总是要传承下去滴……

    这种尴尬的状态正是防卫军故意为之的结果。防卫军的数量虽少,可不论兵员素质、技术兵器,还是作战思想都远远凌驾于查理曼陆军之上。不客气的说,他们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击溃查理曼军队,哪怕查理曼的兵力比当下多一倍也是一样。问题是这之后——亲眼目睹了查理曼这些年是怎样“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哪怕是最鲁莽冲动的少壮军官也不敢再说出“一个冲锋就能拿下查理曼”的狂言,光是想想无休无止的治安战泥潭就足以叫他们头皮发麻。

    施陶芬贝格上尉对此有深切直观的认知,总参谋部派往前线的观察员阁下这些天除了看见士气高昂、高歌猛进的画面,也窥见隐藏在形势大好表象之下的危机。

    此次冠以“自卫反击”之名的战役,其核心目的不在于攻占多少城市,获得多少战果,而是通过短期战役将查理曼军队有生力量其中吸引过来,形成一种“磁吸效应”。将查理曼军队赶入设定好的战场,执行“镰割作战”。是故,防卫军在突破马奇诺防线后并未进行穿插分割,也未扩大战线正面,只是沿着铁路线西进,形成一个直逼吕德斯的狭长突出部。

    突出部的形成对防卫军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在进攻时突出部可以充当出击阵地,左右开弓打击敌人;弊端是防御时突出部会因为暴露的左右两翼而被敌人从根部切断,从而陷入敌人的包围中。对查理曼来说,这个突出部就像抵住喉咙的匕首,随时威胁着他们易攻难守的首都。他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解除这个威胁,同时抓住机会围歼走出坚固工事的防卫军,在国际形式进一步恶化前结束这场战争。

    为了打破当下僵局,查理曼做了许多尝试,除了“以压倒钢铁炮弹”的万岁冲锋,各种破坏小分队和散兵游勇也在寻找一切机会破坏防卫军的后勤系统,尤其是铁路系统。

    由于大部分机械化部队依旧在阿登森林中待命,防卫军在突出部的运输力量主要是铁路+摩托化运输。所幸部队沿铁路展开,运输距离相对较短,但这并不意味着压力也会变小。

    为了打出气势,给予查理曼足够的压力去集结部队做殊死一搏。防卫军可是彻底展现何谓炮弹洗地的,不少一线指挥官甚至喊出了“弹药无上限”的豪言壮语,部分地段每天每门炮的发射量高达250发。而正常情况下,每天每门炮都应该控制在120发以下,足见消耗之激烈。

    猛烈炮击的背后是高强度的消耗,没有足够的工业产能和运输系统就没有可供挥霍的炮弹,没了炮弹的大炮还不如烧火棍好使,其它技术兵器一样需要保养和替换零部件才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