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福余乡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236(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得冻死、饿死的人太多。

    最重要的是今年开春,他这个县里没有大面积的疫情发生,还能抽出人力帮助邻县防疫、治疫,这可了不得啊。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一次流感都能弄死几十万人,哪里有人会给你打那个防疫针什么的,又不是大天朝的政府。

    也没有口罩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大家只能靠自体免疫力活着。

    刘清清也领教了什么叫做免疫力,真是只能靠自己啊。

    好在前世她一个人住在公司旁边,为了少请病假学了不少中医偏方来防治流感。

    说远了啊,咳,再说这位佟县令,自家这里管得好就觉得得给自己请功啊,可是又不能吹说全是自己的功劳。大夏这里有点像唐朝,一个人去当官是没有师爷什么人物给他出主意的,偏他点子正遇上了祁三郎,所以他的思路是人家于自己有恩,就得报啊。

    他上奏折了,内容大致是:我这里没有疫情,还能帮相邻的县抗疫情,但是这个功劳可不是我的,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个人,他很有才华,虽然是一个卖坐便的小商人,但为人头脑清晰想事情也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使我在这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皇上收了这封奏折很高兴,因为去年夏的大水几乎毁了他南方的收成,国库还得出钱出粮救那些灾民,现在总算有一个县没事,不但不用去救济,还能给别的县帮忙。这是样板县啊!

    再看这个姓佟的臣子都做了什么,皇上有些皱眉,这哥们他敢多收税,还在商业上收重税,他是没学过大夏的法律是不是?

    不过不能马上说他,找来法典一看,人家没犯事,开国皇祖也曾在法典是讲,商税可按地区、商业活动的多少来调动税率,再看人家收税的比例还不是大夏最高的。

    他的两个丞相是同一届的士子,两人还是好朋友,不过政见不合的时候都能在大殿上当着天子的面动手,但意见一致时别说群臣就是天子也整不了他俩。

    皇上就对他们又爱又恨,但这种事还是把他们叫来一起看,有没有什么值得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学习的地方。

    右相一向赞成用商业繁荣大夏,可是他也知道不能过于重商伤了农事。

    现在看了这位佟县令的做法,他眼前一亮啊,从商的门槛被提高了啊,你没有本金想做商人交税就交不起。但是有钱的人去做了商人就不能拥有太多的土地。

    这个好啊。

    但是这个方法不是很细,以后也会有弊端出现,现在看这个姓佟的县令还是做得很好。

    所以右相就积极同意以此县为样本让其他县令去学习。要说大夏也挺有意思,不但士子之间经常交流学习,当官的也会时常交流经验。

    而这种习惯是从大厦太祖皇帝开始的,要说他不是一个穿越人士任谁都不信。

    讲完了官场上的事,再说祁三郎受刘清清嘱托又去进货,这次还要求他进一些有异域风情的光滑料子。

    其实别的料子还好说,只这种有异域风情的光滑料子在大夏真不好卖。

    因为大夏产丝,那些个自产的什么丝、绸等等已经够卖了,本土人士更认自家的东西,没见哪个大夏人穿着西域的衣裳到处跑,小娘子们做一身胡服骑射已经了不得了,不会把外国别的衣裳穿在身上,大夏人自视甚高,是看不上外国的东西的。

    祁三郎最近有点焦头烂额,刘清清来信里对女人怎么穿那些东西说得极详尽,本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人,怎地如此了解女人?

    正文 第241章 效果显著

    241、效果显著

    原本他想说反正河边那里也要歇业一阵子,不要着急再进衣料,哪想还没给刘清清去信人家要货的信就摆在他的书案上了。

    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算了,刘清清哪次看市场不是看得最准的,他说什么卖得好就什么卖得好。

    这次他不但进了胡布,还给刘清清进了一批从南边来的面料光滑的大夏衣料。还不是那个佟县令求他一定要帮忙卖一些这种料子,因为他的县里产的多,那些个作坊不赚钱,听说祁三郎还帮在老家的朋友进衣料就找上了他。

    也别说这个佟县令还真有刘清清前世那些个一线政府官员的头脑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