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丞相所言,在战场上,司马懿不遵守号令在先,虽然战败,主将应负起主要责任,曹休免不了被曹叡治罪,但是呢,司马懿有错在先,他就可以把司马懿推出去做替罪羊。让司马懿担负主要责任。一旦司马懿被治罪,四大辅臣就缺其一,这个平衡就没有了。”
“嗯,有理。不过如烟,若司马懿说他已多次向曹休告之周舫有诈,曹休却执意不听,一意孤行,所以才有此打败。那被治罪的不就是曹休吗。”诸葛亮提出另一种可能。
如烟想了想说“那四大辅臣也不能相互制衡了,因为曹休也是辅臣之一啊。不过婢妾以为,司马懿被治罪的可能性更大,毕竟曹休是曹叡的叔叔,此其一。其二吗,司马懿的长子也在这次曹休阵中,曹休败走,司马师也一定会被治罪,若司马懿想让长子将来入仕的话,这个污点一定要洗去,所以他应该会担负这个罪责,让长子免于被曹叡问罪。”
——————分割线——————
不久之后,诸葛亮收到魏国探子的回报,曹叡果然便除去司马懿侍中之职,在家待罪。诸葛亮对如烟的判断十分佩服,同时也更加惋惜,如烟若是个男子该有多好呢。
在石亭惨败之后,曹休便一病不起,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临终之前,曹休向曹叡弹劾司马懿贻误军机,曹叡为安抚曹氏宗亲将司马懿被停职在府。
收到探子的消息后,诸葛亮向自己的学生马谡指出“将司马懿罢官只是做做样子,毕竟要安抚辅臣曹真,安抚曹氏宗亲。曹叡的父亲曹丕曾将司马懿罢官,而后还不是将其命为辅臣之一吗。”
马谡不以为然“司马懿只是一介书生,被官复原职后也就如此了。毕竟他没有战功,而且还是外臣。”
诸葛亮摇摇头“非也。他没有战功是因为他不是一军主帅,没有兵权,幼常,把这封信送到新城孟达处吧。”诸葛亮拿出竹简。
马谡接过打开一看,十分惊讶“这……这孟达竟要反魏国,当初孟达背叛丞相,现在曹丕死了,他又想回来了。”
诸葛亮扇着羽毛扇说“这封书信是给司马懿看的,既然司马懿他想要兵权,我们就送司马懿兵权。”
马谡顿悟,“丞相这是调虎离山之计?”
诸葛亮提醒道“幼常,不可托大啊,我们送司马懿兵权,他司马懿若得了兵权,就如龙乘云、虎得风,我们是在调虎也是在养虎。”
——————分割线——————
当诸葛亮写完这封给孟达的书信后,一旁服侍的如烟已经明白,她的丈夫,这位一生以匡扶汉室为目标的诸葛亮将会不久出兵北伐了。
孟达只是个借口,调魏国出兵,然后他才可以挥兵北上,匡扶汉室。他为此准备了五年的时间。五年的时间,作为枕边人的如烟很清楚,46岁的诸葛亮多少次会在梦中呓语“北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且他已经看到了诸葛瞻的出生,他没有遗憾了。
书房,一切准备就绪的诸葛亮写下《出师表》,一旁抱着诸葛瞻的如烟看到这篇传世名篇的问世,不禁泪如雨下。
她明白,她的夫君出征当为蜀国君主刘禅克复长安,使其还于旧都,而他也一直相信汉室必然中兴于刘禅。
但是她更明白,这是他的一厢情愿,因为那位叫他“相父”的君主,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即使他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他也可以一夜间将这些胜利的果实挥霍掉。命运,就是这么的奇怪,她的夫君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卧龙先生,却为一位不学无术,软弱无能的君主鞍前马后,真是讽刺。
作者有话要说:
人生就是这么的讽刺,即使臣子多能干,君主是个废物,那国家也没有强大的可能。蜀国就是典型的例子。
女主接下来不会赔诸葛亮上战场,因为孩子还小,而且她不想拖后腿,但是她会和诸葛亮通过书信交流。
由于女主对于阿斗同志的厌恶,所以五丈原后女主就不会让儿子为阿斗同志效力了,诸葛瞻小朋友将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18章 走近多智而近妖的卧龙先生
出征那天,由于身份原因,如烟没有送别诸葛亮,她只是将快一岁的诸葛瞻抱给诸葛亮,让他多抱一抱他们的儿子。诸葛亮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