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纳作储君之选,这实在让人意外:陛下此举,莫非是还有什么考量?
这一次,墨白并无立刻作答,他望着禁城方向,眼中精芒闪烁,缓缓道:希望是我猜错了,否则,陛下怕是要白费心思了。
殿下是说?陆寻义眉头紧皱。
墨白收回望向禁城的视线,眼中也有了几分凝重,沉声道:前番,陛下借立储一事清洗朝堂,清洗出去的老臣,三位亲王手下几乎都有份,所以表面上看,陛下并没有刻意打压谁,也没有刻意抬举谁。让人看不出陛下心意谁属,但如果换个角度想,却还是能看出些许端倪来,你说,这三位亲王之中,谁在朝堂上势力最大?
陆寻义闻言,眼中思绪掠过,随即沉声道:自立储风波以来,观朝堂上,当属庸王最强,泰王次之,平王又弱之。
未必吧!他话音一落,墨白却是摇头:老大辅政多年,掌控朝堂最深,这是事实。然而老九却因年纪尚小,还未曾亲身介入朝堂,只是靠母族势大,风头才会不弱。而老三在宫中无依无靠,其母族也远比不得秦国公一脉那般强势,但却能与老大相抗多年而不倒,又岂是简单。真要论起朝堂之势,老大最强无疑,老三却绝对比老九要强。
说到这里,墨白看了一眼陆寻义:老九母族虽然势大,可也正因为他母族势大,反而最具劣势,身为国君岂会容外戚当权,若让老九即位,那外戚必遭打压,如此一来,朝堂上老九还剩得什么?
陆寻义悚然一惊,闻言豁然抬头,看向墨白,惊道:殿下是说,陛下看似在清晰群臣,三位殿下都有份,但实则,受损失最大的是庸王与平王?
不错!墨白对此无比肯定,沉声道:陛下心意虽难测,但于三位亲王,陛下之爱憎还是有迹可循的。首先是老大,其为长子,又辅政多年,若真得陛下喜爱,岂会先太子故去多年,本王这嫡子又无所踪的情况下,陛下却始终不扶他一把?由此可见,陛下并不倾向于他,反而对他结党一事,多有不满。
再看平王,文才武功无一堪道,更是毫无格局,陛下与道门争斗久矣,之前,我还曾见老三却宴请道门青年才俊,以期能拉拢为助力,如此不知死活的蠢货,单只他勾连道门,就足以让陛下厌之?
说到这儿,也就只剩下最后一人了。
也不出所料,墨白看着陆寻义的眼神,点点头道:所以,要论储位,泰王希望最高,首先他有陛下宠妃兰妃相助,其次泰王乃是在陛下身边亲自教导长大,也着实早慧,深得陛下喜爱。他的个性更与陛下很有几分相似,上次本王寿宴之上,当堂给他一巴掌,他亦完全忍下,由此可见,他虽然年纪不大,但隐忍功夫却着实不弱,想必更得陛下欣赏。如此一来,他的希望自然高于其他人。先太子故去多年都不再重定国储,本王觉得,陛下其实就是在等老九长大成人,只要老九在成长中不出大错,这储君之位,舍他其谁?
如此一分析,陆寻义不得不认可墨白的推测,的确无论怎么看,泰王才是陛下心中之选。
想到这里,陆寻义也记起,当初墨白在寿宴上,给了老九一巴掌的事。
外人皆认为,墨白之所以只打泰王,是因为三位亲王之中,只有老九比他小。
但现在看来,当初殿下之所以打泰王,并非是年纪原因,而是认为他才是最有可能的继位之君,所以殿下才给他个深刻教训,让他记得如何做人,如何为君。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陆寻义如何相信墨白的推测,但如今储位定于平王,已经是事实了,这又是怎么回事:若果真如此,那陛下此举,岂不是说不通?
墨白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我倒希望是我看错了,但就怕陛下选老三,乃是表面功夫,实则心中另有想法。
另有想法?陆寻义眼中光芒一闪,却是道:陛下就算当真属意泰王,但如今旨意以下,便是还有其他想法,以陛下的状况,怕也来不及了,陛下怎会嗯?
话说到这儿,陆寻义豁然抬头,眼中发愣,他突然想明白了。
墨白也是摇摇头,心中无奈,轻声叹道:陛下雄心未死,他根本不知自己的身体已然支撑不住了。此番若当真只是抛砖引玉,想用平王做挡箭牌,继续清洗朝局,以此来为泰王将来铺路,那怕是当真一片苦心要付诸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