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君总是想杀我(穿书女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112(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但在世家上仍然排得上号的最主要原因。

    说起来杜云彤挺心疼中原百姓的,因为扛着大夏朝粮仓的重任,所以根本没有其他精力去发展经济,导致中原之地虽处于大夏朝腹地,地势平坦,没有山脉,本是一个繁荣昌盛之所,偏偏给过成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日子。

    世人常道,江陵之地风水好,出高官大贤,真的是风水好吗?杜云彤觉得未必。

    江陵繁荣,家家户户都上得起学,当地官员没有粮食任务,商税的压力也不大,各项指标都容易完成的情况下,自然就会重视学子,以每年出的学子来提升自己业绩了。

    学习氛围好,学子们若肯努力,通过童试乡试并非难事。

    一旦参加科举进入朝堂,江陵的高官也会多加庇佑他们,高官大贤,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但是中原之地,远远没有这般好的运气。

    每家每户都忙着种地,根本没有银钱去送孩子上学,官员们又扛着粮食重任,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官职考核,出一两个学子,远不如多一两个壮丁种地,多产点粮食来的实在。

    环境就是这个环境了,跟江陵的学子们根本就没在一个起跑线上,中原之地的学子跑断腿,可能还抵达不了江陵学子的起跑线。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却皇帝的失职,刻意引导外,当地的世家也脱不了干系。

    中原之地论繁荣比不了江陵,论悍勇比不了北地和蜀地,论物产之丰富又比不得青州,若想在世家里站稳跟脚,可不是就死命发展农业,把控大夏粮仓了吗。

    结果一把控,就把控到如今这个局面。

    杜云彤看到各地的学子名单时,都替中原的百姓感觉委屈。

    别的州地一大串,密密麻麻写满了学子的名字,中原呢,稀稀拉拉的几个名字,还有一个郑勉是冒名顶替的。

    委屈,太委屈了!

    她都想劝劝秦钧,先对中原下手算了,一来得了中原之后,不用再被郑氏卡着粮食,二来么,中原也该发展发展了,除了粮食,他们还能做很多事。

    心思一动,杜云彤问道:“公子对中原之地,有什么看法?”

    马逐溪端着茶杯,浅尝一口,看了一眼杜云彤,停了一会儿,慢慢道:“中原之地此等状况,非一人之罪。”

    “若想改变,需从根本入手。中原百姓并非只会种地,世宗皇帝复国,依靠的便是中原之地,兴一国,灭一国,不过弹指间。”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帝王对中原之地多有忌惮,百年来,只许他们发展农业。”

    讲到这,马逐溪有些唏嘘:“说来可笑,当年青山学院分校,看上了中原地势开阔,准备在颍水创建分校时,却遭到了当地官员的拒绝。”

    杜云彤眉头微动。

    这事她听说过,因为每年向书院交的粮食没谈拢,青山书院把分院改到了江陵。

    青山书不亚于后世的清华和北大,是大夏朝的第一学府,在哪里建校,除了育学成才外,更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若能在颍水建校,将会彻底改善中原之地的格局。

    但仅仅因为粮食,中原的官员们便放弃这大好机会,在嘲笑官员们愚昧的同时,背后的悲凉更是让人彻骨生寒。

    粮食红线不能动,哪怕牺牲中原所有的一切,都要保证粮食的产出。

    大夏粮仓这个称号,太重太重了。

    马逐溪把手中杯子重重在桌上一放,薄唇微抿,没再说话。

    青山书院是每个中原学子心中永远的痛,痛恨当地官员的短视,痛恨世家只要“粮仓”称号,不管百姓死活,更痛恨皇帝的不管不问,任由这种畸形继续发展下去。

    杜云彤杯里的茶喝完了,小丫鬟上前给杜云彤续茶。

    杜云彤吹着杯中茶,道:“根子烂了,就把根拔了。”

    这句话影射层面太广,马逐溪微抬眉,打量着杜云彤,试探道:“姑娘的意思是?”

    “字面上的意思。”

    喝完杯中茶,杜云彤放下了茶杯,道:“我看好你,加油。”

    马逐溪呼吸一紧,瞳孔微张,胸口微微起伏着。

    寒门与世家的矛盾,数中原之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