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一、二章 渔政(第3/5页)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国内少有的专家了。

    郎教授刚要开口说话,却听到一个年轻的声音插进了话来。

    请稍等一下,我觉得大家目前的思路有些问题。

    第二百八十二章

    思路有什么问题?

    远洋渔业的利润率不低,但是偏重于积累和投入。以苏联为例,在苏联解体之前,远洋捕捞是苏联补充其粮食体系的有力支撑。

    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苏联就已经在重视开发远洋渔业资源。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世界最先进最大的远洋船队,就是苏联所有。

    区别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的远洋渔业模式,苏联是通过常年对远洋渔业资源研究,掌握了世界渔场分布的详细资料,并且苏联的远洋捕捞船更是相当先进而且规模巨大。

    这样一来,苏联才在世界上坐稳了远洋渔业的王者宝座。

    和苏联远洋渔业相比,中国的远洋渔业起步晚,1985年才派出第一支远洋捕捞船队。积累薄弱而且对远洋渔业的研究匮乏。

    派出的船队也是近海捕捞船队里相对吨位较大的改造远洋渔船。性能和技术都不占优势。甚至可以说相对简陋。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凭借远洋渔业增加海军的国防开支,也似乎只有走量这一条路了。

    胡文海说这个思路有问题,虽然碍于他的身份比较敏感,在座的众人不方便明确表示反对,但眼神中都透出了一股不信任。

    嗯,我这么说吧。胡文海沉吟一下,说道:我想有一个故事诸位应该都听说过。旧金山淘金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找到黄金,但最终旧金山这座城市却发展了起来。这其中确定赚到了钱的人,偏偏不是淘金客,而是向淘金客出售工具的商人。

    这个故事倒也算是家喻户晓了,胡文海只说了一个开头,有的人就不住的点起头来。

    没错,出售工具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小胡同志的意思,难道是说,我们应该出售远洋渔业的工具?

    不仅是工具!胡文海点头,但又摇头:准确的说。我们可以卖服务。

    服务?

    众人莫不惊奇,八十年代的中国。哪里有卖服务的概念。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国内商业环境的一个缩影,中国商业似乎始终不重视服务的提供。

    若非是花钱换到了真金白银,单纯的服务总是让人有吃亏的感觉。

    比如说各种设计类工作,客户虽然捏着鼻子付钱购买设计服务,但往往总要对设计师提供的成品改了又改。

    真的是设计师提供的成果有什么问题?问他们,最多就是一句:要大气!

    大气你个大头鬼啊!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觉得我钱花了,又没有真金白银到手,不折腾你我心气就不顺罢了。

    骨子里,这是对脑力劳动的一种蔑视。

    不光是艺术设计之类的无形服务,三十年后络上网络小说为多少网友带去了精神上的享受。然而不还是就有那么些人,看盗版看的不亦乐乎,觉得自己看盗版有理,看盗版光荣么?

    说到底,这些人都是觉得就自己聪明别人都傻。觉得脑力劳动不是劳动,连一毛两毛钱看本书都不舍得。却没想过设计师作者或者其他脑力劳动者,作为服务提供者的价值。

    话说回来,没有正版读者付费,作者怎么能坚持把书写完?也就是说,有些人的良心,也就值那么一毛两毛罢了。

    可胡文海当然知道服务的价值所在,他掰着手指头分析道。

    一艘能远洋的渔船,最少也要几百万。我们少算一些,两百万一艘可不可以?他看向水总和中船的人,见后者勉强点了头,大概这个价钱真的是比较低的成本价了。

    ok,两百万一艘船,一百艘船成本两亿。再配上各种耗材和补给,一百艘船远洋捕鱼,至少拿出三亿人民币来才能开拔,这笔账差不多吧?

    胡文海问的干脆利落,在他目视之下的池秘书也只好接着点头。

    那么我请问,海军能拿出这三亿成本吗?还是渔业局能拿出这笔钱?水总愿意出这笔钱?就算全用旧货,请问目前国内能凑出一百艘能够用来改装支持远洋捕捞的近海渔船吗?

    水产总公司的白总经理面色铁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