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火影之黑色羽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9章 新的小圣贤庄 (完)(第2/3页)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生。

    嘿嘿。看着脸色大变的齐鲁三杰,夜无忌心里不由的发出一声冷笑,为了对付儒家的小圣贤庄,他可是做足的准备。

    那份奏折是真的,但也不是真的,董家确实给帝国上了一份让帝国重视儒家的奏折,但是董家也不是白痴,这个时候提出罢黜百家,在这诸子百家势力都很强大的时候,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

    就算是原来的历史上,从刘邦建立大汉,也是直到汉武帝事情,儒家才敢喊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那个时候儒家的势力已经远超其他诸子百家了,如果儒家敢在刘邦刚建立大汉的时候,让刘邦这么干,就算是儒家也禁不起这么多势力的反扑。

    所以董家的上书,只是提出以礼治国,中间有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之说,可以说是尽最大的可能迎合了上层的统治者。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尤其是第一个君为臣纲,指的是君臣的关系是永恒不变的,这种说法,根本就是为了拍皇帝的马屁而专门说出的。

    这种说法,哪怕是嬴政都不可能拒绝,之所以帝国没有采用董家的上书,李斯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帝国如果重视了儒家,那法家怎么办,学术之争,远超过帝国之争。

    不过李斯也没有完全拒绝,里面的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也可以拿来用吗,只不过不是以儒家的名义而已。

    这才是那奏折的真正作用,就算这份奏折的内容泄露出来,也是符合儒家的风范,别人不会说什么。

    儒家的七系,其实和道家的天宗人宗之分很像,都算儒家,但份属不同的势力,但总归都是儒家。

    至于里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家,是夜无忌添上去的,不过就算是夜无忌添上去的,儒家也没法澄清。

    因为儒家的理念确实是如此,从孔子时代开始,儒家就看不起其他的诸子百家,不过这也正常,儒家可是从夏商周时代就存在的。

    儒家讨厌道家的无为,儒家的学说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儒家的弟子都是求官的,和道家的理念严重不符合,孔子找老子可不只是请教学说那么简单,同时还有较量的意思,可惜孔子没有干赢老子。

    讨厌墨家,认为他们都是一些专研奇巧技的家伙。

    讨厌农家,因为地泽万物,神农不死,将相王侯,宁有种乎,这和儒家更是矛盾甚大,在儒家看来人生来就有着等级之分,贵族生来就是统治者,农民生来就是种地的,你不老实种地,弄什么平等,哪怕是农家是神农创造的,儒家也没有给农家好脸色

    讨厌兵家,是因为其杀戮过甚,在兵家出现之前,两军对战,都是事先约好时间,然后统一发号施令开始作战,一方逃跑不能追击,战场上奴隶兵不能对贵重出手,哪怕是敌对的贵族。

    抓到贵族要以礼相待,战后要放回去,可兵家一出,兵不厌诈,对于贵族在战场也没有优待了。

    至于其他的诸子百家,反正儒家总能找到理由。

    儒家认为只有用心专研学问才是正道,其他的都是歪门邪道。

    战国时代,因为儒家的实力,不是没有国家想要利用儒家的势力,加强本国的实力,儒家本来的理念就很不错,如果能够和其他方法结合,会很大的强大本国的实力,可是最后为什么都没有国家采用儒家的理念呢。

    很简单,因为儒家要求采用儒家的治国理念,就不允许国内存在其他理念,要不是如此,儒家也不至于空有那么强大的实力,却没有理会他们。

    孔子如此,孟子如此,后续的儒家弟子同样如此,这才让儒家空有那么强大的势力,却只能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

    要不是儒家有着藏的数十万藏书,其他的势力才不会鸟儒家。

    这可时代可不只是后世那个想扶摔倒的老人,都得提前准备好证据的时代,这个时代,很讲究仁义礼智信,这其实是每个诸子百家的势力都注重的,偏偏儒家搞的好像这是他们创造的一样。

    就像是李斯,外人可都是把他看做儒家的势力,而在外人面前,李斯也不得不做出一副替儒家说话的样子。

    虽然李斯心里恨儒家恨的要死。

    如此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