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那些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721-0730(第3/6页)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果这是真的,那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因为他的传奇经历和某些人的故意抹黑,朱厚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一位皇帝,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比他那位勤政老实的父亲要出名得多,如果在辞海里给他专门开一个词条,估计注解中有两个词是跑不掉的:昏庸、荒唐。

    以皇帝的标准来看,这两个词用在他身上倒也不算冤枉,他实在不是个敬业的劳动者。

    但以人的标准来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并不残忍,也不滥杀无辜,能分清好歹,所以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希望干自己想干的事,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人。

    作为人,他是正常的,作为皇帝,他是不正常的。

    所以我就此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皇帝这份活儿,真他娘的不是人干的。

    [725]

    传道

    朱厚照走到了终点,但正德年间另一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却还在继续着,王守仁仍然在续写着他的辉煌。

    叛乱平定了,俘虏交上去了,阎王小鬼也打发走了,到此应该算是功德圆满。王大人也终于可以歇歇了,正在这个时候,张永来了,不过这次他是来要一样东西的。

    他要的,就是宁王的那本账本。

    张公公在朝廷中是有很多敌人的,平时就打得你死我活,现在天赐良机,拿着这本帐本,还怕整不死人吗?

    在他看来,王守仁算是他的人,于情于理都会给他的。

    然而王守仁的回答却实在出人意料:

    “我烧掉了。”

    张永的眼睛当时就直了。

    面对着怒火中烧的张永,王守仁平静地说出了他的理由:

    “叛乱已平,无谓再动兵戈,就到此为止吧。”

    张永发现自己很难理解王守仁,他不要钱,不要官,不但不愿落井下石,连自己的封赏也不要,为了那些平凡的芸芸众生,他甘愿功成身退,拱手让人。

    这个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啊!

    一声叹息之后,张永走了,走得心服口服。

    一切都结束了,世界也清静了。经历了人生最大一场风波的王守仁,终于获得了片刻的安宁。

    当然,只是片刻而已,因为像他这样的人,不惹麻烦自然有麻烦来找他。

    这次找他麻烦的人,来头更大。

    嘉靖元年(1522),新登基的皇帝看到王守仁的功绩,赞叹有加,决定把他应得的荣誉还给他,还当众发了脾气:

    “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放在外面,即刻调他入京办事!”

    然而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道命令却迟迟得不到执行,拖到最后,皇帝连催了几次,吏部才搞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结果——调南京兵部尚书。

    皇帝都说要他入京了,吏部吃了豹子胆,敢不执行?

    吏部确实没有执行皇帝的命令,但他们也没有抗命,因为他们执行的,是另一个人的命令。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个人比皇帝厉害。

    因为连当时的皇帝,都是这位仁兄一手拥立的。

    [726]

    此人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杨廷和,这次找王守仁麻烦的人正是他。

    杨廷和大致上可以算是个好人(相对而言),虽然他也收收黑钱,徇徇私,但归根结底他还是努力干活的,朱厚照在外面玩的这几年,没有他在家拼死拼活地干,明朝这笔买卖早就歇业关门了。

    但他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心胸狭窄,很难容人。他和王守仁的老上级王琼有着很深的矛盾,对于王守仁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王守仁却并不在意,对于一个视荣华为无物,置生死于度外的人来说,这算得上什么呢?

    他收拾东西,去了南京,接任兵部尚书。

    历史是神奇的,虽然对于杨廷和的恶整,王守仁并没有反击,但正德年间的著名定律——不能得罪王守仁,到了嘉靖年间竟然还是有用的。

    杨廷和先生不会想到,他很快也要倒霉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虽然那件让他倒霉的事王守仁并未参与,却也与之有着莫大的关系。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