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采。
“这种鱼贵吗?”卫海第一个关心的就是这个,他也没见过这种鱼。
“以前很便宜,现在价格在慢慢提高,不过也不是很贵。它是出口产品,在我国没什么人吃的。”卫航说道。
所以,另一艘船上的王涛和高扬也提不起什么兴趣来,这不是他们老板需要的鱼类。不过这场景确实壮观,看看也是不错的。
“那我们要开工不?”卫海的兴趣顿时小了一点,不过本着有杀错无放过的准则,还是跃跃欲试。
“当然要了,都准备开工,其它船也下网。”卫航说道。
现在船上有的是位置,他怎么能放过?不像上次遇到的沙丁鱼群,他们只有一艘船,都装不下多少,压根就没动力,还得留着装其他珍贵的鱼类呢!
其实,这种鱼和沙丁鱼还有亲戚关系,它们都属于鲱科,它也和沙丁鱼一样,有集群性,往往成群游动,铺天盖地,那场面十分壮观。
鲱鱼之所以如此密集而行,是长期外界自然环境作用的结果,也是适应生存的结果。
鲱鱼的集群性十分有利于它们繁衍后代和有效地保护好仔鱼,同时集群又是一种集体行动,大家通力协作,便于觅食。
另外,集群对于防御敌害也有着积极作用。因为鲱鱼密集成大群,快速游动的线条和闪烁不定的形状,把敌害弄得眼花缭乱,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条鱼身上。即使敌害冲入鱼群把密集的队伍冲散。被吃掉的鱼也为数不多。
所以,集群行动在鲱鱼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鲱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鱼类之一,其鱼群之密,个体之多,无与伦比。
它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种鱼,在欧洲,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
甚至德国、荷兰、英国、丹麦等多个国家,曾经都为争夺鲱鱼渔场爆发过战争。
十七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一个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半北京,人口只有一百五十万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当时成为海上霸主和世界的经济中心,它的崛起之路,正是由鲱鱼开始。
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一千万公斤的鲱鱼。不仅解决了食用,而且有大量出口。
很多人以此为生来挣钱,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
荷兰在北海作业的捕鲱船就有三千多艘,五万多渔民出海捕鲱。荷兰从出口鲱鱼。海上贸易,很快变为一个富国。
同时,这也带动了荷兰造船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所以说,一个行业的崛起。需要的是足够的利益。像在我国,渔业发展如此不景气,民间根本没多少人想冒险去造大型渔船。更别说投入大量金钱去更新技术追赶世界先列了,单靠国家的投入,不仅事倍功半,也毫无生气可言,其前景可想而知了。
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曾爆发过三次战争。
是什么力量使得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传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
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那就是为什么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
从捕鱼业开始,荷兰还开始产生了与南非、美洲的交易。
就这样,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就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成就其“海上马车夫”的辉煌。
直到今天,许多荷兰人在食用鲱鱼时,仍刻意保持着这种几个世纪前形成的饮食习惯,鲱鱼被去除内脏,加入奶酪和其他酱料腌制之后,不经过任何烹调,直接提着鱼尾一口吞下。
“你们在干什么呢?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