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熟悉这里的民风民俗。其余的时间就开始推广的小养殖场计划,根据场里的人了解的情况,开始计划第一波的推广。
本来这个计划是准备到了元宵节前再宣布的,但是因为燕飞还要去参加电影开幕式,所以张海洋把计划提前到了初六这一天。
正好这一天也是街上各种商店开门的日子,开张大吉嘛!
等张海洋把选定的几个目标村的人给召集起来,就开始讲她的小养殖场发展计划。
其实乡里也有一家养牛四五头的,但是也就这样了。终究不成规模,而且一旦养牛超过两头,家里感觉就格外忙,清理粪便准备饲料等等,觉得活多的不是一点两点。
说到底还是养殖的方式问题,养殖场的话牛棚是设计好的,而家里养牛的,都是在自家院子里弄个棚子或者一间单独的房子。因为地方问题,注定了清理粪便等都不方便,而且还满院子里脏兮兮的。
这也算是乡里人的局限性,因为一来养牛两头以上的话,无论是自家养的那点殖蚯蚓还是种植的双孢菇,牛粪都够用的。既然又多重选择,而且比单独养太多牛还好管理,怎么选择都不傻。
结果现在别的乡大大小小的小养殖场越来越多,三岔河乡则是一直发展多重经营,没有什么上点规模的小养殖场。
张海洋推广的方式是以村或者几乎联合起来为集体,建立一个集体的小养殖场。当然如果有人单独挑头的话,那肯定就更欢迎。
因为怕管理不好,前期召集的人都不多,都是平时名声不错,比较实在还能干的一些养牛户。比如田大富田大壮几个最早养牛的,以及小关庄,西边庄子上,上林村老燕庄的一些特别靠谱的人。
燕飞和黑子几个人就在隔壁的另一个办公室里坐着,这可是张海洋第一次组织的规模化管理模式推广。如果这一次成功,以后她再做什么事情基本都可以放心了。
换到别的地方,新来个空降领导,就掌控局势没有足够的时间根本不行。但是这里是三岔河乡,养牛场的招牌就已经足够,张海洋只要背后还有这块招牌,她的推广就不会冷场。
而让张海洋和隔壁一帮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帮来听张海洋讲小养殖场的人,在听完了之后,没有一个人去问管理方面遇到什么问题怎么办?也没人问她说的集中养殖,对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各种优势。
所有人就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张经理,这个事儿,燕老板知道不?
多淳朴的话啊!
讲的口吐白沫的张海洋当时就差点吐血。还好,还有以田大富为首的那几个年轻人,他们一直在努力做着笔记,虽然看他们一脸迷糊,可能很多的东西不明白,甚至还有两哥们的‘会议记录’夹杂着拼音,但是好歹证明,她的这小半天讲的东西,有人在认真听。
等到张海洋无力地表示,自己做什么不可能燕老板不知道,是他也支持的。于是所有人都表示,那你说一个小养殖场养多少头牛吧?我们回去找地方先建垒个牛棚出来
隔壁的燕飞听到这里,终于可以松口气,准备行囊去霉国祸祸参加电影开幕式了!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