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候,川军也显示出自己顽强的一面来,尽管这时处于下风,但并没有立刻溃败,而是与中华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于是在沱河南岸,双方的士兵交错在一起,进行着殊死的战斗。喊杀声、惨叫声、枪响声、爆炸声全部都交错在一起。而渡过到沱河北岸的川军士兵也都纷纷又赶回到南岸,増援这边的川军作战。
由于这吋双方进行白刃作战,中华军在武器上的优势并不大,另外在混战之后,十八军的骑兵师暂时退出了战斗,和川军交战的,只有两个旅的兵力,在人数上并不占优,而随着川军北岸部队的返回増援,还逐渐渐稳住了阵脚。
川军的斗志之顽强,意志之坚决确实有些出乎于中华军的预料之外,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是清军中的绿营汉军部队,在被中华军一阵猛冲猛打之后,就应该溃败了,但川军却还在坚持与中华军进行着殊死的战斗。
而原因就在于,川军和清军中的绿营汉军有本质的不同,因为在清军中,排名第一的当然满八旗军,而接下来是蒙汉旗军,绿营汉军在清军之中,属于小媳妇,专门受气,而且待遇也是最差,因此绿营军的士气自然都要差得多。打顺风战还好些,一遇到逆风战,就会立刻溃败。
而川军里面就没有分这样的三六九等,除了吴三桂嫡系的关宁军之外,其余的军队基本都一视同仁,有能力的上,没能力的下,想要晋升,必须建立军功,而且四川实际是一个半独立的状态,川军也不用看满军的脸色行事,这样一来,斗志自然要高得多,而在作战的时侯,也人人死战不退。因此这时的局势,一时出现了僵持状态。
但就在这时,在沱河北岸埋伏的南京军区第七军也终于赶到了战场,在北岸向川军发动了攻击。在中华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川军就算再顽强,也终于抵挡不住了,败下阵来。
但这时川军的前后道路都被中华军堵住,只能沿着沱河的河道逃跑。但在水中逃路,无论是动作还速度,都要比在岸上慢得多,而旦虽然沱河水浅面窄,但在河心最深处,也差不多能达到口鼻,在一些局部的地方,还是能到没顶,一不留神,就会栽倒在水里,轻则被呛得昏头转向,重的被淹死也不是不可能。
同时中华军的骑兵师也再度出动,沿着沱河的河岸边追击川军,远的用火枪射击,近得用马刀、长枪砍刺,有不少骑军还策马冲进沱河里被追杀清军,而在这个时候,骑军的优势也完全体现出来了,因此川军被杀得死伤无数,纷纷栽倒在河水里,后来连整条河流都被鲜血染红了。而也有不少川军见实在逃不过了,便举手投降。
战斗在下午四时左右结束,川军一共被斩杀一万八千余人,另外还俘虏了八千余名川军,而逃走的川军只有三千余人,川军的主将韩大任,也死在乱军之中。耿仲明两路进军,救援砀山县,有一条就这样基本被中华军消灭了。
击溃了韩大任部之后,尤洪亮也从俘虏那里得知了另一路清军的进军路线,于是尤洪亮只留下一个师在这里清理战场,搜找残余败军,并且看守俘虏,自己带领着剩余的人马立刻又向另一路的清军发动进攻。
这时耿仲明己经得知韩大任部几乎全军覆没之后,那里还敢进军,立刻下令转头返回陈州。幸好是他这一路的人马始终要比韩大任部晚了半天的路程,而且又撤退的及时,因此才没有被中华军追上,不过大队人马虽然逃脱了,但付责断后的八千人马却被中华军围住,逃脱不了,结果被中华军歼灭了三千余人,其佘全部投降。
而耿仲明率军逃回陈州之后,部下的人马己损失近半,只剩下四万余人。而随后尤洪亮丈率领大军一路追击,又连续夺毫州、鹿邑等地,兵锋直逼陈州。不过这肘中华军所抓的俘虏己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余人,严重的拖住了中华军的进程,因此尤洪亮命第七、十七军驻守在亳州、鹿邑一带,而自己带领十八军,押解着俘虏返回宿州。
就在尤洪亮率军阻击耿仲明部的援军同时,在砀山县这边的战场上,中华军对被围的尚善部发动了最后的进攻,因为这时利用尚善部吸引清军的援军,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的目地己经达到,那么留着尚善部,己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也到了该收网的时候了。
这时尚善部被困的兵力还有三万余众,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