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杨莲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百五十七章 自宫者众(第2/3页)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罪犯,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被强制执行,不是万不得已,有血有的正常人,谁愿意去挨那一刀?

    岳不群也只是随口感叹,想以此由头引起话题。

    不曾想杨莲亭竟然说出这样的人大有人在?还数以十万计?

    岳不群愕然道:“乐儿何出此言?”

    杨莲亭看向林平之,问道:“林师弟久居京师,应当见过或听说过,每年都有自者成群结队涌入京师以求进吧?”

    林平之一怔,回道:“师兄这么一说,师弟倒是想起了,确实有听说过这类事情。”

    商朝时的甲骨文中曾出现‘凸刀’字,其义与阉字相通,可见当时已有将人阉割。但未见有将他们作庭内侍的记述。

    西周时开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到了汉朝,侍候皇帝的人统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据说此名是出自拱卫在天帝星旁一个叫“宦者”的星座。

    至东汉时,规定宦官全部要用阉人,大规模宦官当政亦在当时次出现。之后在唐代末年再次出现大规模宦官当权。至于“太监”一名称,最早出现于辽,本来是政府高级职位的名称,并不一定由宦官任。

    至明朝时,廷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俱由宦官出任。于是“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后来成了对宦官的统称。

    自现象并不始于明代,古已有之,历代皆有禁令。但明代刮起了一场自潮却是空前绝后的,衍变成社会风气,蔚然大观,屡禁不止。

    明初,朱元璋控制内廷极严,宦官无利可图,并非炙手可热的“职业”。因此,洪武朝自之风不盛,洪武大明律中只有对“下手者”的处罚,并无处罚“本身”的规定。

    朱元璋在位之时,皇之中的宦官不过数百人,但自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之后,之后的皇帝都有意无意的信任宦官,形成了皇权、宦权、阁权特有的权力分布局势。

    永乐后期,随着宦官势力的膨胀,地位的上升,自之风显然有愈演愈烈之势。皇中的宦官从洪武朝的数百人累年累朝暴增,中宦官从数千到数万最后过十万之多。

    禁令是皇帝下的,但又未能严格执行,甚至皇帝本身还破了例,录用了自求进者。朱厚照就曾一次从数万自者中录用了三千四百六十人,被他组成‘净军’,满足了他想当将军的瘾。

    不但皇之中需要大量阉人,各个藩王府、公主府、甚至是豪族世家私下也招收自者。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供应。

    尤其宦官之中接二连三出现了王振、汪直、李广、刘瑾这些个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宦官宠盛,愚民皆是视之为榜样,尽阉其子孙以图富贵。

    明朝理学盛行,程朱理学被奉为统治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

    然而,当世之人追名逐利,却是“求富贵,断阳”。

    可笑,亦可悲。

    如今,隔三差五就有自者在京师向皇帝求进,规模大时,甚至有数万,乃至逾十万之众。

    之后的大太监魏忠贤,本就是无赖出身,与人斗狠,挥刀自,之后求进入才有了‘九千九百岁’。

    后世据留下的历料计算,明朝中后期有数十万自者游荡在各地。加上历代被录用和各地王府公主府和豪族私自收用的,终明一朝,挥刀自者恐怕不下百万之数。

    听得杨莲亭述说此事,众人不由听得瞠目结舌,毛骨悚然,感到无法理解和不可思议。

    杨莲亭端起酒杯,轻抿一口,一语道破其中原因:“利之所在,百姓趋之。”

    数逾百万人挥刀自,上京求进,在一些人听来是不可思议,但功名富贵,确实有这个吸引力。

    就如后世每年公务员考试,出现过百万报名者争先恐后,在西方国家的人看来不也是一样不可思议。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方式,但所追求的却是同样的。

    这时,东方不败忽然问道:“莲弟,皇之中可藏有辟邪剑谱?”

    闻言,众人一怔,随即齐齐想到了一块,皆是暗吸了一口冷气。

    杨莲亭眉头一皱,道:“不知道,当年林远图有没有呈交,皇有没有保存,这事我也不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