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满朝文武,除了简虚白之外,都不知道肃泰帝的盘算。
听少年皇帝提到卫皇后母子时,还以为他要为长兴长公主报仇了,大家都做好了肃泰帝要求各种折辱卫皇后母子再赐死他们的心理准备,甚至想到刚刚递了致仕表书的卫溪,也不知道能不能躲过这一劫?
谁想肃泰帝竟和颜悦色道:“端化固然罔顾人伦,不当人子,然而卫氏出身名门,素有淑行,先帝在时,常有称赞长媳之语,即使偶有糊涂之举,亦是瑕不掩瑜。皇长孙承璀,亦是恭良谦逊,品行出众。此二人皆不知庆王之事,很是无辜。朕以为可以从轻发落?”
大家都听呆了!
以至于半晌没人接话。
最后还是心知肚明的简虚白出列,道了句:“陛下宽宏!”
众人才犹犹豫豫的跟着称赞肃泰帝宽宏大量胸襟似海——由于太突然了,群臣措手不及之余,对于肃泰帝这么做的目的,自是各有揣摩。
想歪了的,甚至怀疑肃泰帝是不是跟富阳侯的堂兄姬明非一样,有着特殊的嗜好?
算起来卫皇后比肃泰帝大了近十岁,搁这会都快是两代人了——然而姬明非跟晋国大长公主的年岁差距更大不是吗?
何况论容色,美艳妩媚又不失雍容典雅的卫皇后,比晋国大长公主可强太多了!
肃泰帝自不知道这些人的龌龊想法,不过他还是解释了下这么做的缘故:“原本卫氏谋划毒害朕之胞姊长兴长公主,按律当斩!然而太后顾念先帝之情,又以皇室近年人丁不兴,承璀遇刺之后至今缠绵病榻,其父罪不容赦,若再无其母照拂左右,恐怕于病体不利,是故前两日专门召了朕到徽仪宫,谈及此事。朕不忍拂了婶母之意,故而应承下来。如今诸臣亦无意见,那是再好不过。”
顿了顿,又道,“也是卫府不久前出的祸事,卫尚书家小均遭了毒手,让太后深为恻隐,想着卫尚书为国操劳一生,到晚年膝下没个一子半女服侍着,委实凄凉!故此决定赦免卫氏,好歹给卫尚书留个亲生女儿下来作为念想。”
如果是站在卫家的立场来听这番话,估计能被直接气死——卫溪的家小,均死于苏家之手,苏家的太后,还有脸动什么“恻隐”之心,放过卫家的女儿、外孙?!
但有道是成王败寇,这会朝堂上下,震惊之余,均觉得卫家拣了个大便宜:跟新君争夺大位争了那么多年,还谋害了新君唯一的胞姐,这样都能得到宽恕,简直就是福泽深厚!
不过也有人注意到,新君表态要宽大为怀之后,正当权的简虚白是头一个站出来呼应了的,这么着,简虚白也赞成此事吗?
又或者,这其实是简虚白的意思,新君与太后乃是却不过这位新晋权臣的要求,不得不做这番高姿态?
毕竟卫皇后之前跟燕侯府的关系也不差。
总之,对于肃泰帝所谓“太后深为恻隐”,压根没人信。
苏太后做了二十多年皇后,他们这些朝臣虽然不便与后宫相见,但二十年下来,偶尔听上一耳朵,也大概知道这位太后的性情了。
哪还不知道,苏太后根本不是这种会对自己杀女仇人网开一面的人?
真正想饶了卫皇后母子的,只可能是简虚白或者肃泰帝——至于这两位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就要回府去,召了幕僚同伴,好生商议揣摩了。
打从苏家武力夺宫起,卫皇后母子就被软禁在了东宫。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消息当然谈不上灵通。
所以这天一直到散朝之后,圣旨到了东宫,卫皇后母子才知道,他们可以不死了。
尽管圣旨将他们贬为庶民,而且逐出帝都,永远不许返回——然而相比他们预料中的下场,已经强了太多太多。
尤其传旨的内侍还告诉卫皇后,不,现在该称她庶人卫银绚:“您的陪嫁,以及历年来太皇太后、先帝与太后等贵人的赏赐,都可以带走。陛下已经发过话,尽管您两位往后不可再踏入帝都,但承璀公子终究是皇家血脉,不容轻慢!”
卫银绚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说,不但赦免了他们的死罪,而且还会让他们富贵平安的过一生?!
这怎么可能呢?!
然而传旨内侍带完了话,也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