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两百五十五节 军功制度(2)(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陛下圣明!”轻车都尉李蔡立刻就说道:“臣深以为纯以首级论功,已不合时宜!”

    “臣亦有同感!”强弩校尉苏建更是哭着说道:“旧以首级论功,诸强弩士卒,苦之久矣!”

    曲周候郦寄也深有同感的点头,道:“确是如此,臣旧在军中,多闻诸将或有此议,皆曰:纯以首级论英雄,置豪杰于无物!”

    许多列侯们,也都深有同感,特别是那些曾经在强弩部队服役的将官们,都是心有戚戚然。

    大家都记得,过去每次战后,为了首级的问题,各军种之间,都要上演几次全武行。

    甚至曾经发生过在战场上,大敌当前,当为了几颗首级而闹得彼此不合的事情。

    但,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现行斩首制度,获益最大的,自然是骑兵和材官们。

    特别是骑兵,因制度之故,占了不少便宜。

    所以,在强弩将官们纷纷吐苦水的时候,新兴军功贵族们和一些骑兵出身的大将,都是怒目圆睁。

    若不是天子当面,这些家伙恐怕都可以跟强弩军官们干一架了。

    即使如此,大家伙也纷纷是从鼻孔哼了一声,以示不满。

    看到这个情况,刘彻也是揉了揉太阳。

    这个事情,一时半会,想要捋清楚也不容易。

    刘彻知道,斩首积功制度,在曾经的历史上盛行了两千年,甚至到了满清之时,依然兴盛。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的一点就是相较于其他方法,其实论斩首计算军功是相对最公平的。

    不过,这个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非改变不可了。

    原因很简单——未来汉军将要打到幕北去,打到西域去,打到中亚和印度去。

    倘若继续沿用斩首积功制度,肯定要出乱子。

    甚至可能导致灾难!

    譬如在历史上,李陵败亡的缘故,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斩首积功制度的不合理所致的——本来,李陵出塞候,武帝派遣了老将,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兵数千,为其殿后、策应和接应。

    按照安排,路博德应该前出居延,到浚稽山附近接应。

    但,事实是——当李陵大军被匈奴主力包围在浚稽山的峡谷,奋勇作战,带的五十万支箭都射光的时候。

    路博德带着的数千军队,却还在居延观望……

    而路博德可是老将,甚至可以说是名将了!

    他以右北平太守追随霍去病转战了大半个世界,后来还以卫尉官领伏波将军灭亡南越!

    从北方打到南方,几乎转战了全世界,可谓战功赫赫!

    本来,这样一位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老将,为李陵殿后,并作为接应李陵的主将,无论如何都可以安全的接回出塞的李陵部。

    但事实却是——李陵出塞前后数月,仅仅在浚稽山里就抵抗和迟滞了匈奴主力数日。

    而在距离李陵所部被包围的峡谷地区不过数百里的居延。

    本来应该已经赶来接应的路博德所部,却在这几个月里,只向前进军了不过两百里,甚至都没出居延边墙范围!

    用蜗牛速度,都不足以形容路博德!

    这个悲剧,告诉刘彻,假如按照现行的斩首积功制度继续下去。

    未来,可能会出现许多个李陵一般的悲剧。

    前方的骑兵打的激情四射,而后面的步兵和接应的军队,却在蜗牛一样的爬。

    这在历史上的汉匈战争期间,曾经上演过无数次。

    不止一个李陵,栽在援军和接应部队赶到不及时或者干脆隔岸观火之上。

    而导致这一切的缘故,除了私人恩怨,武帝后期军队素质下降等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后方部队缺乏积极性。

    毕竟,前面的骑兵,打的再好,与后面的军队也没有太大干系。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那么积极呢?

    慢悠悠的向前蹭岂不是更好?

    自马邑之战后,刘彻就一直在通过军法官系统,摸索着改革首级积功制度。

    到现在,通过一次次尝试和不同的试点,刘彻也已经差不多有方案了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