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九十六节 战胜带来改变(第1/4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捷报!捷报!”

    一骑南来,越过千山万水,直入未央宫的北阙城楼。

    一路上,向来紧闭的宫阙,纷纷打开,让军情使者让路。

    使者策马跑过长长的甬道,穿越迷宫一般的宫阙,进入未央宫深处。

    然后,他在宣室殿前下马,从背上取下象征着最高级别的军事情报的密封竹筒,跨上宫阙的高台,疾步而上,一边走一边喊道:“捷报!捷报!河阴大捷!”

    ……………………………………

    此时,宣室殿之中,正在议政。

    刘彻则背靠在御榻之上,眯着眼睛假寐。

    昨夜,他与将军们商议和推演军事一直到深夜,睡眠不足,自然精神很差。

    而殿中,官员们则差点就挽起袖子要来一次全武行了。

    没有人敢轻易后退。

    因为今天的议题是:下一条轨道,应该修在哪里?

    轨道运输,这几年在关中发展的非常蓬勃。

    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这种秦人留下的造物,在被墨家改进后,简直就是一个吸金利器!

    像师家,就躺在轨道上,日进斗金!

    而轨道更代表着人脉和关系网。

    师氏当年来到关中的时候,谁认识他啊?

    大家都等着宰肥羊,吃肥猪过年呢!

    那时候的师氏也确实如此,甚至连师家家主师旦都绝望了。

    但,谁能想到,本是拿来买命的轨道,却在修成后,不仅仅为师家带来了财富,更带来了无数人脉和关系。

    发展至今,师氏甚至已经隐隐有些要抢掉田氏的关中第一豪强的头衔的架势。

    所以呢,这些年,人人都在盯着朝廷什么时候再修轨道?

    而现在,刘彻终于松口,下令让少府在雒阳、睢阳、晋阳、荥阳以及太原等城市之中,选择三个,作为汉室轨道网络的下一个部署地。

    自然,立刻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轨道交通的便捷、快速和廉价,现在已经是有目共睹。

    关中行商之人,大凡有大宗货物,必定会委托师氏运抵指定地域。

    因有着轨道的存在,关中的商业每年都在以高速发展,就连社会经济和民生,也受益于兴旺发达的商业。

    自然,出生梁国的官员,肯定会拼命让轨道项目落户睢阳。

    而出生河南的官员和贵族,则会支持荥阳和雒阳。

    这地域纷争一起,瞬间各自抱团。

    其实,这也跟刘彻自己拿不定主意有关。

    轨道交通,经过这些年在关中的实践和运行,已经证明了它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而且一条轨道的存在,还能养活至少数千名工人和车夫。

    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军事价值都非常巨大。

    但投资自然也是无比庞大的。

    一条三百里长,默认在平原地区的轨道,起码需要投资近万万。

    而汉室现在还在跟匈奴开干,自然没有太多资源可以倾斜。

    要不是前不久的国债认购很顺利,刘彻现在已经是一个穷光蛋了。

    换句话说,其实,这个轨道计划,是刘彻借钱在修。

    其中,晋阳和太原,是肯定要铺的。

    这是军事需求的必然。

    但,这剩下那条到底在修到那里?这就让刘彻举棋不定。

    毕竟,睢阳、雒阳、荥阳,其实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战略位置,都是同一个级别的。

    无非就是谁先谁慢的问题。

    但就是这个问题,在朝堂上已经打出狗脑子了。

    毕竟梁国、河南,这两个地方本来就是汉家经济最好,人口最多的地区。

    自然,此两地出的官员,也是最多的。

    所以,刘彻也就懒得插手,让这些士大夫互喷。

    谁赢了,轨道就落到那里。

    在现在来说,汉家关注的还是前线。

    不过,因为距离的缘故,前线的情报,一般要四五天才能抵达长安,即使是传说中的八百里加急紧急报告,也需要三天。

    所以,尽管刘彻很着急的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