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就是,统治精英跟底层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然后,某个领导于是就经常闹出许多低级笑话。
更可怕的是,那个领导还不知道自己闹笑话了。
自以为自己很英明神武。
刘彻对此,一直引以为戒。
身为皇帝,身为统治者,必须时刻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国家的底层百姓,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关心和瞩目的事情。
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做出政策调整和部署。
这次,绣衣卫报告的,基本都是士林舆论和市井百姓以及贵族官员们,在私底下对刘彻诏命的看法和议论。
甚至有些人的议论,很刺耳。
但没关系,事情都做了,难道还怕人说不成?
大丈夫敢作敢当!
更何况,这个事情,刘彻问心无愧。
一些跳梁小丑的叫嚣和诋毁,就由得他们去了。
反正,对舆论,老刘家向来都是你可以说话,但朕可以不听!
相比起官僚贵族和士林,刘彻更关心,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因为,这些农民虽然是文盲,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反应,才是最真实的。
为什么当年,太宗皇帝在听到了‘一尺布,尚可缝,兄弟两人不能容’的民谣后,马上就封淮南厉王的三子为王?
这是因为,太宗皇帝知道,且不论这个童谣是否是被人故意创造的。
但它能在民间广泛传唱。
这就说明了,老百姓们,对皇家内部的权力倾轧和兄弟残杀的反感和厌恶。
百姓不希望自己的君王,是一个对兄弟都能狠下手来的人。
他们希望看到一位对兄弟亲爱,对百姓仁慈,对大臣宽宏的明君。
太宗于是顺应民心,成为了百姓心里面的那个理想的君王。
于是,他成了圣人。
如今,刘彻也是这样。
老百姓希望他是个什么样子的皇帝,他就会主动向那个方向靠拢。
之前,刘彻每次明诏天下,基本都是在参考了绣衣卫报告的民间情况后,针对性的调整用词,将他自己一步步塑造成了一个爱民如子,天生神圣,受命于天,无所不能的君王。
而这个决策,很明智。
百姓们慢慢的将刘彻与他们理想中的君王形象重叠起来。
于是,就造就了今天,刘彻至高无上,无人可制的权柄。
从十步之内,到万里之外,甚至南越、闽越,他的威权,行于四海。
刘彻最近甚至听说,连匈奴,都有他的祭祀了。
真是让他哭笑不得。
“果然,百姓们是希望皇帝能跟他们站在一起的……”
听着王道念着的报告,刘彻在心里面,不无得意的点点头。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国的百姓,不管过去现在未来,都有着深厚的明君情节。
只要皇帝能稍微照顾他们,能稍微看重他们,他们就愿意给皇帝卖命了。
若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捞到好处。
那这个皇帝,必然就会成为圣人!
刘彻这次果断处置济南的事情,让他在民间狠狠的再次刷了一波脸,绣衣卫报告,甚至有百姓开始以圣人、圣王、圣主这样的至高尊称来称呼他这个皇帝了。
这让刘彻顿时就感觉,自己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
但,刘彻也依然清楚。
这个世界上,最善变的人,就是人民群众自己了。
所以,唐太宗说: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必须,时刻注意,百姓的生活和人生安全。
不然的话,一旦大变来临,他可能会措手不及。
…………………………
刘彻在甘泉宫泡温泉的时候。
万里之外的霓虹列岛,陈嬌已经准备返航了。
他此行,非常顺利。
在这些无名的列岛上,短短半个月不到,就抓了数千的倭奴,而成本,则几乎为零。
这些矮个子的倭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