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官场之风流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余香(第3/5页)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就直接走回宿舍区去。

    故而新桥建成,虽然还没有正式通车,夜里也没有其他郊区大道那么荒凉。

    说实话,谢成江也没有想到鸿基长青三期的建设速度会这么快,但想想也不觉得意外,梅钢还没有哪间工厂的建设周期超成两年吧……

    谢成江以为沈淮与孙亚琳站到大桥上,是看鸿基长青江北工厂的运营情况,笑着问道:“鸿基长青雇工规模超过四万人了吧?这次规模已经很吓人了,不过上次与孙总见面,听说鸿基长青又在筹划四期项目?”

    虽说孙启义还是长青集团亚太事务部总裁,虽然鸿基长青已经占到长青在亚太投资总额的近四成,而未来长青集团在亚太地区的投资重点还将是以鸿基长青为核心的信息电子制造业务,无论是资历,还是专业能力,孙启义都是鸿基长青董事长的当然人选。

    孙亚琳说道:“四期规划还只是远景,主要还是看今明两年的市场发展……”

    鸿基长青三期去年年中才陆续建成,去年完成的销售额还有限得很,但一二期在新浦的制造基地,去年销售收入高达八十亿,扣除高比例的折旧之后,净利润也超到十亿这样的成绩在同业内已经是瞩目。

    鸿基长青能快速发展,一方面跟长青集团将在东南亚发展逾十年的电子制造基地有关,在逾十年的积累之上,再与内地廉价高质的劳动力资源密切结合,就爆发出极大的成长潜能。

    而其他同行厂商才从金融风暴的冲击中缓慢恢复过来,鸿基长青在过去两三年间占下相当多的市场、揽下相当多的国际客户。三期产能预计今年就能全部释放出来,也就意味着鸿基长青今年的总销售收入,将能达到一百六十亿甚至更高。

    对地方而言,鸿基长青这么高的制造产值,能极大的增加税基,而鸿基长青又以国际代工业务为主,能刺激省市进出口额的增涨更为主要的,鸿基长青带动的产业集群极为庞大,带动省内信息产业过去两三年间都是增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长,以致省里有信心将信息产业定位成未来要重点加强的支柱产业去发展。

    所以,无论是鸿基长青的股东,还是省市地方,都是希望鸿基长青能继续扩张下去。相比较东华,徐城可挖掘的资源潜力更大,真要新建四期工程,自然也是座落在江北的国际产业园内。

    谢成江看到孙亚琳与沈淮站在大桥下眺望桥下的夜色,自然也就联想到鸿基长青的四期工程规划上去。

    见孙亚琳既非承认,也没有否认,谢成江也只是笑笑,他不会探听太多的消息,也只是看到沈淮与孙亚琳在桥上,才停下来打招呼。

    闲扯了几句,谢成江就先行告辞离开,但人坐在车里,还是不忘从后视镜里看沈淮与孙亚琳站在桥上说话的情形。

    不要说外人了,谢成江有时候也完全摸不透沈淮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从支持魏南辉压制宋鸿奇主导东华、平江两市的区域合作为标志,两边的关系已经是恶劣到极点,然而一年时间过去,淮能又不费吹灰之力的介入淮海电气的组建,叫双方的关系看上去得到极大的缓解。

    谢成江暗道沈淮那时候就已经在考虑组建淮海国资了吧?

    毕竟唯有整个宋系站在背后,沈淮才能毫无顾忌的在淮海国资之上打上“梅钢系”的烙痕吧?

    淮海国资组建之后,纪家位居幕后的晋南集团对淮海电气注资20亿虽然纪家更倾向支持与成文光、梅钢的合作关系,但也不可能希望宋系内部闹得四分五裂吧。

    那是不是说,宋鸿奇在平江的处境能够得到改善?

    谢成江心里琢磨着这件事,他知道让宋鸿奇当面跟沈淮低头或许在面子上会有些放不下,但有些工作他们可以来做。

    只是转念又想,沈淮未来两年间只怕会确保他的岳父成文光能坐上冀省一把手的位置,老爷子那边只怕也会倾向于成文光,那宋乔生还有没有机会到地方担任一把手?

    谢成江发觉他并没有办法准确揣摩宋乔生的心思,有些工作到底还不是他们能出面做的。

    ****************************

    回到江北,谢成江照例先到父母家接妻子跟儿子,看到谢芷也在,走到屋里说道:“刚才过新大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