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官场之风流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九十四章 重组(第3/3页)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而且也没有东狮汽车厂十年磨炼成的成熟团队去推动各方面的工作立即进入良性的状态,很多工作都需要重塑,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呈现爆发式的增涨,而点点滴滴的改善在短时间里也难叫外界觉察。

    不过,东狮集团第一款轿车的热销,就让原野的改制重组工作笼罩上光环,也就没有人会不识趣的去质问新原野的缓慢成长——再说郭庭入主新原野,比刘继周接手整合原野的轿车部门时间还要晚三个月,大家在这里也是变得更有耐心。

    而在整个夏季以及初秋时节,沈淮重点推动的还是组建以电站、输配电设备制造为核心业务的电气集团。

    由于淮海省内电力产业发展迅猛,未来的增涨又有预期,不管电力集团、仪电集团还是机电总公司,在相关设施制造业务上都是盈利的。

    甩包袱式的重组容易,但想叫这些部门将能盈利的核心业务让出来,比割肉还要痛、还要难、还要剧烈挣扎。

    从组建电气集团的设想抛出来的那一刻起,省里就闹得沸沸扬扬。

    最终形成的方案就是由省仪电集团、机电总公司、电力集团为主发起人,成立淮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将与电力装备制造相关的业务及资产计三十亿注入其中,计60%股份;东江电力、淮能集团总计注入20亿资金,计持40%的股份,此外也接受省第一机械总公司等省属企业剥离下来的相关业务跟债务。

    在沈淮的坚持之下,机电总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胡泓伟,得以担任淮海电气董事长兼总经理。

    沈淮支持胡泓伟执掌淮海电气,不仅因为他是小姑宋文慧的校友,更主要的是淮海湾电力产业这几年大发展,胡泓伟是机电总公司内部抓住这个机遇,推动机电总公司大往电力装备制造方向发展的核心人物。与梅钢、淮能的关系都保持融洽的同时,机电总公司在胡泓伟领导之下发展起来、这次注入淮海电气的业务及资产、人员最为庞大。

    最终组建的淮海电气,虽然拥有五十亿的净资产、拥有分支公司及大中型制造工厂十六家,也覆盖电站及输配电设备产业大半的产品,置入的省电力仪表研究所也有相当强的科研实力,单就规模跟竞争力还是远不能跟国内外一流电力设备制造商的。

    淮海电气组建后,沈淮直接参与的工作,就是推动在秦江区国际产业园以西、以淮海电气为主体,与秦江区合作建设电力设备产业园。而在淮海电气正式组建之前,沈淮就着手寻找海外电力设备制造商进行技术引进、扩大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合资合作。

    无论是淮能、东江电力此前接触、有业务往来的海外电力设备制造商,还是看好淮电东送背后、淮海省及周边地区巨大电力设备市场需求、看好淮能及东江电力发展的海外电力设备制造商,都是有积极意向与新成立的核心业务发展更明确、技术、资金、人力资源更密集、更具优势的淮海电气展开密切合作的。

    在十月上旬,在电力设备产业园奠基的同时,淮海电气就有四家大型电力设备及线缆合资厂在产业园破土建设,为淮海省以及徐城市新增3亿美元的新增引资成绩。

    ∷更新快∷-&;书海阁&;-∷纯文字∷

    ( 官场之风流人生  p:///0/343/  )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