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官场之风流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章 马蜂窝(第3/3页)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跑这一趟,难道是善茬,是为做公益的?

    下梅公路两侧能挤出来的商业地,加起来也就七十亩。

    沿河路商业地,置换给渚江建设,冲销五千万工程款,主要是沿河路是沿梅溪河东岸新建的一条道路,涉及到的都是民宅,拆迁成本是可控的。

    这区域涉及拆迁安置差不多一百四十户人家,镇上在新城园及新梅新区拿出一百八十余套新建住宅,跟其他一些补偿款加上进心来,总额差不多一千两百来万,就把这些住户安置好了。

    下梅公路两侧是梅溪镇最早的商业区域,沿街虽然破落不堪,街铺都低端得很,但本身性质就是商业用地。

    要拆迁,按照梅溪镇以前的街铺拆迁补偿政策来,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货币补偿,这个成本较低,但另两种补偿方式,一是是从其他地方拿出店铺,供拆迁户抽签选择,还有一种就是原地新建街铺补偿,成本就不低了。

    现在拆迁户又不都是傻子,沈淮主政梅溪镇时,主要是大规模工业化中获益,去补助城镇化建设的缺口,并无意压榨拆迁户的利益。

    拿学堂街改造来说,镇上无利可图不说,差不多还要倒贴一千万进去。

    也是相对宽松的拆迁政策,才知道诸多改造工程,迅速的推进。

    下梅公路改造,涉及到梅溪大桥要推倒重建,整个工程的成本比学堂街改造更大。不考虑其他因素,黄新良估算着,镇上差不多还要额外投进去两千万,差不多也就够用了。

    苏恺闻现在从其他地方筹不出钱来,而从外面引进来的投资公司、建设公司还要从整个改造工程里吃肉,这时候还单纯想着以地补偿,短缺的口子,会更大,从哪里补?

    那只有尽可能压低拆迁成本。

    黄新良心里想:潘石贵虽然“投湖自杀”了,但他与杜建等人,花费数百万从下梅公路两侧收购的商店房,留下更复杂的产权关系,倒不知道苏恺闻怎么花解。他也抱着看好戏的心态,看苏恺闻去捅这个马蜂窝,苏恺闻不叫他沾手下梅公路的改造,他也巴不得从这桩麻烦事彻底脱身出去。

    ( 官场之风流人生  p:///0/343/  )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