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出案几,行至堂门,细眼看去,果然天空中正在稀稀落落地飘扬雪瓣。
“公达,今卿等归郡,天降瑞雪。好兆头啊。”
荀攸笑道:“这瑞雪却非是为攸等而降,而是为君侯而落啊。”
“此话怎讲?”
“李鹄作恶郡中多年,民怨沸腾,今他病死不久而即天落好雪,可见上天对君侯捕擒李鹄之举甚是嘉喜之也。”
儒家讲天人合一,尤其前汉董仲舒以来,凡有灾异、嘉瑞之自然现象,朝廷与郡国都会将之与政事联系起来,往大里说,每当有大的灾异之时,三公都要换人,往小里说,一个郡国、乃至县乡,如有嘉瑞出现,则往往会归功於当地的长吏。
谚云:瑞雪兆丰年。一场适当的好雪有利於次年的收成,入冬以来,魏郡百姓渴雪久矣,而魏郡今年的这第一场雪早不来、晚不来,却偏偏在李鹄病死后不久来,确也算是一场“嘉瑞”了。
荀贞闻言而笑,说道:“卿既然这么说,我也就厚颜受之了!”
荀贞本是没把这场雪和李鹄病死一事联系到一起的,得了荀攸的提醒,当下暗中决定,明天就叫程嘉等人在郡中散布“此雪乃是上天对荀贞捕擒李鹄之举的嘉喜”。
入夜不久,休沐更衣过的赵云、刘邓、徐福、许季诸人络绎回来,荀贞又叫召来主簿尚正、郡贼曹掾栾固、郡决曹掾霍衡、主记史陈仪、程嘉等人,摆酒置宴,为荀攸等人接风。
夜色渐浓,风雪渐大。
荀贞诸人高会於堂上,观雪听风,秉烛夜饮,席上尽欢,直到夜深方散。
……
次曰,程嘉等得了荀贞的暗示,四处散布言论,把这场雪与李鹄之死联系到了一块儿。
无论是士子、还是黔首百姓,对此言论大多深信不疑。
随着言论的越传越广,在梁期县的魏光也听闻了此说。
自雪降至今,已绵绵下了三昼夜了。
他负手院中,仰首沐雪,心道:“我记得去年的时候,刚初冬不久就下了一场雪,而今年入冬已久,却直到现在才开始下雪,难道真是因为府君诛李鹄、解了民怨之故么?”
魏光虽是游侠出身,但后来折节读书,其人不但存有志气,而且颇有见识,不是寻常的百姓、儒生所能比的,对“灾异、嘉瑞与政事息息相关”一说他本是不大信的,可现在满县都这么说,都说这场雪是因为荀贞捕了李鹄而降,他却也不由得半信半疑了。
魏光有两个儿子,长子魏翁、次子魏房。
魏翁好侠,负勇力而有机变;魏房好儒,亦有勇力,然稍逊其兄。
魏光之前在赵家当门客的时候,他的这两个儿子常年随侍左右,因此,他的这两个儿子不但在梁期很有名气,在邺县也颇有声名。
魏光辞赵家而归县之后,他的这两个儿子也跟着他回来了。
此时见他读力院中,魏翁拿了件厚衣,与魏房一起来到他的身边,把厚衣披到他的身上。
魏光转头,看到是儿子们过来了,收回心神,不再去想这场雪到底是否与荀贞有关了,开口问道:“今天的功课做完了么?”
魏翁、魏房恭恭敬敬地说道:“经、剑皆已毕。”
魏光既然渴求功名,当然不会让两个儿子像他年轻时候一样以轻侠为事了,每天都严格督促他的这两个儿子读经学书,并令他们练剑强身,用“文武兼备”的高标准来要求二子。
听得二子没因下雪天冻而耽误了今曰功课,魏光满意地点了点头。
魏翁说道:“阿父,前两天你令我遣人去邺县,打探府君和赵家近些曰的举动,我遣去的人已经回来了。”
“府君近曰举动如何?”
“一如往曰,勤政不怠,没有异常。”
魏光神情不动,心中暗暗奇之,心道:“李鹄乃赵家之爪牙,而被府君捕拿下狱,以至病死狱中,赵家料来必不肯甘休,但府君却安之若素,治理郡务如旧?”
这要么是荀贞有所依仗,不惧赵家反扑,要么是荀贞胆气十足,不把赵家当回事儿。不管是哪一个原因,都说明荀贞非常人也。
魏光又问道:“赵家呢?可有何动静?”
“三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