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奇侠仁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五章:心系家国天下赢(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同年六月,正值幽州战事吃紧之际。加之武惠妃生辰之期将至,皇宫内外各色人等已然忙得焦头烂额,真可谓是内有喜事而外有战事。

    单单是这两件事情的存在就已经让唐玄宗彻夜难眠,不料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山东地界竟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

    人祸未平天灾又至,这叫唐玄宗如何承受得了本就分身乏术的他已然无暇顾及此事,万般无奈之下,唐玄宗只能将此事交予朱靖祺代为处理。

    朱靖祺贵为当朝太师,谙熟世事资历深厚,且又是朝中老臣,颇有威望。唐玄宗将赈灾之事全权交付于他,乃是出于对他的信任与考验。

    而此番遭受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当属山东登州境内的继县。

    继县地处山东半岛,原是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的宜居之地。却不知今年何以如此反常,以致于竟逐步发展成了旱灾。

    若按常理推断,凡旱灾过后一般还会形成蝗灾。如此一来,此地百姓所面临的形势必然会更加严峻。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久旱必无粮,无粮便无命。久而久之,必会引发民变,以致社会动荡。故万不可放松懈怠之,以免酿成大祸。

    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乃是要设法筹粮,以使民心暂安,以解燃眉之急。

    但是,如此之多的钱粮损耗仅凭继县一县之力是断然无法解决的。为今之计,就只能寄希望于朝廷了。

    时任继县县令的曲立清是一名爱民如子的好官,到任三年多以来,曲立清为了让当地百姓过得安稳幸福,真可谓是殚精竭虑夜以继日。

    久而久之,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深受百姓爱戴的一县之主。

    面对此番天灾,身为百姓父母的曲立清更是身体力行地与全县百姓同进同退。

    为解此难,他不惜散尽家财砸锅卖铁,竭尽全力地防止治下百姓遭受饥饿之苦。可他自己却因为连日的奔波与操劳,以致其形销骨立。众人见曲立清这般辛苦,是面带微笑而心中滴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视万民如己出的德行高尚之人,竟也要面临“上有老下无小”的悲惨境遇。其虽已是年过半百之人却膝下无子,还有年迈的老母亲要奉养。

    曲立清一生清正廉洁,此番又遭遇此种变故,家中之情况是越发捉襟见肘。

    家中老母为使其能专心赈灾,竟几度欲自寻短见。殊不知曲立清从来都没有把她视为累赘,相反老母乃是他的精神寄托。

    如母丧则精神支柱必塌,待到那时,县中之安危又该由谁来主持呢如此行径,岂非陷曲立清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境地此种结果,又岂是一位慈母所乐见的呢

    数日之后,由朝廷紧急拨发的数万石赈灾粮总算是按时抵达继县,可谓是解了此处的燃眉之急。

    县令曲立清和一众贫苦百姓眼见赈粮已至,心中顿然大喜,遂作喜笑颜开之态。

    然而,当曲立清打开粮袋验看此中粮食的时候,却有了新的发现。

    经过反复验看之后,曲立清惊奇地发现,这些粮食居然已经发霉变质。更有甚者,有些粮袋中竟然还发现有不少虫子在蠕动。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粮食极有可能是隔年的陈粮。

    曲立清见状,使得他方才有所起色的疲惫之心又一次坠入了万丈深渊。

    此等恶事若让百姓们知晓,岂不是又要生出许多事端万一全县之人因此而对朝廷心存怨恨以致激起民变,那可就真的要酿成滔天巨祸了。

    事到如今,唯有立即封锁消息以免到时候不好收场,但愿曲立清只是杞人忧天。

    虽说此地遭逢天灾,按说有得吃便已然要谢天谢地了。然而无论如何,堂堂朝廷居然把发了霉的粮食用以赈灾,确有不妥之处。

    可事已至此,曲立清虽贵为一县之主,但与那些负责此事的朝中大员比起来,自己简直就不入流。

    而且此种情况的形成,也绝非是几个人暗中勾结操纵的结果,其中必然牵扯甚广。照目前形势来看,曲立清只能忍气吞声,而不宜有所动作。

    事罢之后,曲立清依例将此行的押粮官及一应人等尽皆安排在府衙内暂歇,并由自己亲自接待。这毕竟是上面派下来的差官,怠慢不得。

    只见那押粮官一入县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